现在的孩子并不难管
有的人一谈到要孩子从小学知识,还没等孩子上学,就找来一些小学课本让孩子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教材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写的,让学龄前的儿童学是不合适的,弄不好还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再者说,提前学课本,还容易给孩子在上学时造成一种不爱听课的毛病,认为都学过,造成学习上吃“夹生饭”。现在,适合学龄前儿童学的书籍也不少,如:《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世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图解》等等很多幼儿书刊。起初,可能有时孩子看不明白,家长可以引导、帮助孩子学,生动形象地给予讲解。开始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多涉猎一些形象性、实用性的知识。比如:沸腾的原理、风雨雪的形成、灯泡为什么会亮、自行车走起来为什么不倒、日月星之间的关系、昼夜的形成等等,广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大、很好、很神秘、很有意思。这样的话,学到的知识越多,求知欲就越强。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所以,每天学的东西不要太多,不要让孩子感到有压力,要循序渐进。
有人说,小孩在学龄前阶段,让他随便玩吧,谈到关于让孩子学知识的问题,说上学以后也赶趟,甚至有的说,上中学以后也来得及。当然,小孩在玩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叫做玩中学。前面我说过,学龄前期间,不在于孩子能学多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是把握住儿童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利导之,使进于较高的知觉及判断,并养成他们更有效的习惯。”也就是说家长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儿子上学后,有很多人听说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就跟我说:“你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能不错,哪不会你们俩口子都能辅导。”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后当时没有过多解释,我知道,解释人家也不会相信的。孩子的远大理想树立了,学习兴趣有了,又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学学习只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哪还有什么不会的问题等着你家长教呢?实话说,我儿子从上幼儿班到现在,只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假期作业上遇到了一道比较绕弯的数学思考题,也是个题外题。当时一时绕不开,问我怎么做。我只给他讲了几句解题的思路,他就马上反映过来了,跟我说:“行了,不用讲了,得数我都知道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问过学习上的问题。另外,孩子的解题思路往往比大人要快,可能没等家长弄明白,他已经弄明白了,再有加之教材教法的不断改革,家长的解题方法不如孩子的新颖、简便,你想教孩子,也不一定对路子,孩子也不会信任你,甚至不服你。
(2)引导孩子提前过好汉字关。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汉语。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汉语,过好语言关,我们给他买了很多有关的书刊、画册、图片等书籍,效果最好的还是图文并茂的。在汉语中,最难突破的还是汉字关,学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拼音,就给他买一些拼音练习图片,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领孩子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当孩子掌握拼音之后,又给他买了本《学生字典》。这样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认、边读、边写,从家长领学过渡到自学。这段期间,家长的任务主要是引导,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家长时常给予鼓励,并在知识上给予适当延伸。
(3)拓展知识面。为了能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从小打好知识基础,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一是鼓励孩子多看书。汉朝哲学家王充说过:“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后,犹目盲、耳聋、鼻痈者。”就是说:人若不读书、不见大事面,那就不懂得古代和现代,看不到事物变化分类,不知道今后会怎样发展变化。就像一个人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听不见声音,鼻子嗅不到什么气味一样。就像中央台记者采访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放羊娃时的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记者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放羊啊。记者问:你爷爷是做什么的?他回答说:我爷爷是放羊的。又问:那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他说:我爸爸也是放羊的。又问:你长大了做什么?他说:长大了娶妻生子呀。又问:那你孩子长大了做什么?他说:放羊啊。在这位放羊娃的脑海中,只有蓝天、白云、草地、羊群,没见过别的事物,只能是祖祖辈辈放羊。所以必须多读书,多掌握知识才行。什么故事书、科普书、历史书、中外名著等,只要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都鼓励他看。走好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由于孩子小,知识水平不高,简单易学的还可以,再深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孩子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为了攻克这一关,我们就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和伟人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讲祖国的过去和现在,讲世界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天文、地理、人类的起源、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等等,让孩子知道: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让孩子感到:能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幸福的,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人是最聪明的、最有活力的,只要有知识,人的发展是最有前途的……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孩子克服一切困难把学习搞好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兴趣和毅力也会明显增强。通过实践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儿子在小时候就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爱问、爱听、爱看,家里的书刊已经翻阅的差不多了,而且还要借着看。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已经不满足看儿童的书刊了,只要一有空,就捧着大书看,小学还没毕业,几大名著都已经看过几遍了,后来又扩展到外国名著,还包括一些什么科普的、文学的、历史的、天文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可以这样讲,比我看的书还要多。这样知识面就越来越宽,虽然不那么系统,但对学习文化课是有明显帮助的,回头再去学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另外,多看书不但能拓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时空观。从时间上说,可以知道从远古时代直到可以想象到多少年以后的情形;从空间上说,可以知道或想到:从小到病毒、细菌,大到星系、宇宙等微妙的关系。视野开阔了、宏观了,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起来也就更加自如。所以,在我儿子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直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