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发现和培养“神童”的
在“头脑风暴”列单的基础上,孩子对他人的、自己的、真实的、想象的,等等结果有了一个若离若即、像我像你、似近似远的感觉后;再从“我”――自身的角度去真实地回答问题。
·当我帮助过的人不帮助我
·当我曾经不愿帮助的人帮助了我
·当别人趾高气扬地对我指手划脚
·当别人真诚地感谢我的帮助
·当我得到不好的成绩,别人讥笑我
·当我受到挫折,别人安慰我
·当别人根本就不信守对我的承诺
·当我忘记了我的承诺
·当我放弃我的承诺
·当我被别人孤立
·当我的朋友离我而去
·当我离我的朋友而去
·当我在别人家作客,我不喜欢别人的饭菜
·当我家的客人公开表示不喜欢我家的饭菜
上述回答,强调的是孩子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对”或“不对”,“应该”或“不应该”。然后,老师可以再用孩子的“我”的真实回答去对照比较“头脑风暴”的列单。比如,“当我帮助过的人不帮助我”,孩子的真实回答是“从此我将再也不帮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老师可以让孩子比较“头脑风暴”列单里的“当你曾经不愿帮助的人帮助了你”,“你一定会对这个人的‘以德报怨’感觉无地自容”。在对照比较的基础上,再让孩子去思考“应该”怎么对待“当我帮助过的人不帮助我”这个问题。如果孩子不能一步到位给予100%满意的回答,也可以请孩子“至少可以做到”:在采取任何行动时,不能一意孤行,只图痛快,一定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自己是否也要这样对待别人?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只会在朋友间、同学中造成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原谅别人,反思自己;宽恕别人,反省自己;才能在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由于中国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很容易养成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漠视他人的缺点。因此,美国神童教育中的关心他人的教育,也非常适用于中国的一般孩子。要让独生子女一夜之间就能考虑别人、关心他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让独生子女想到别人、关心他人,需要考虑几个步骤和策略:
首先是让孩子从第三者的角度去观察:A孩子如此对待B孩子,B孩子会有什么感受?都说“旁观者清”,希望孩子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获得一些客观的感受。
其次,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如此对待我,我会有什么感受?由彼及此,使得孩子意识到一个人的言行会对另外的人产生影响。
再次,让孩子进一步思考:我如此对待别人,别人会有什么感受?由表及里,从而给孩子一个反思自己的言行之机会。
最后,让孩子再进一步比较和思考:我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由彼及此,由表及里,深入再三,实现认识的飞跃:既要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要考虑别人的感受;既要讲道理,又要讲策略;既要坚持真理,又要顾全大局。
美国怎样培养“神童”的领导素质?
美国的一流大学,在招生时没有一个不强调申请者的领导素质。美国著名的、据有法律效力的“马兰特定义”更是把“领导素质”列为天赋教育六项必须培养的潜能中的第四项。
所谓“领导素质”包含了:服务精神、人际关系、社交能力、协调能力、自信心、大局观、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