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发现和培养“神童”的
其次,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悬案去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查阅资料、筛选资料、对比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概括结论……掌握这些研究手段,就掌握了研究历史的主动权。自己能够研究历史;那么,历史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但不由老师说了算,甚至还有可能为历史悬案翻案!
再次,天赋班的孩子由于自视甚高、往往喜欢单打独斗,不善于与人相处。因此,学会与人共处,是天赋教育的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重审历史悬案把扮演“控”、 “辩”、“审”、“判”各方的同学吸引到合作轨道上:怎么研究悬案?结症在哪里?如何辩论……一个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使得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翻案”或 “维持原判”的合作当中。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与人相处。
再其次,通过研究历史,有了一些自己的“干货”,但怎么把这些研究得来的得意之作抖露得更精彩、更有震撼力,这就需要辩论和演讲的技巧。孩子们通过一遍遍煞有介事的或“控”或“辩”的内部预演,培养了辩论和演讲的能力。
最后,把书本聪明(book smart)变为街头聪明(street smart)。“书本聪明”顾名思义只会从书本来到书本去,是“书呆子”式的聪明。所谓“街头聪明”讲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聪明,强调的是实践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由学生各人写一份研究报告,甚至由小组写集体的研究报告,即使再加上到班上宣读,虽然也培养了获取知识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但总是觉得似乎少了些什么!?
正是真刀真枪地重现历史的审判――不是重演历史的“木偶剧”、不是一张张重复历史的幻灯、不是按照历史的剧本去一句一句重复死人说过的话;而是让学生重新再创造历史,从而把“重审历史悬案”这个教学活动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学生必须要考虑如何运用研究的成果?如何使得研究的成果更有效果?如何出奇制胜?如何设“陷井”?如何活学活用、临场发挥……所有这些,都需要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重审历史悬案”这个教学活动,是一个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一个把书本聪明变为街头聪明的过程。也是一种“探究性学习”!
不知博友们是否注意到这个“重审历史悬案”中的一个小插曲?就是亨利克先生把陪审团叫出去嘀咕了一会儿……
我曾经问过矿矿:“眼看历史的悬案要翻过来了,到底当时亨利克先生把那三个陪审团团员拉出去嘀咕了些什么?”
矿矿看看我,说道:“谁知道呀?那也是一个历史的悬案啊!”
关于这个小插曲,后来我也问了亨利克先生。
亨利克先生默默地望着翻翻滚滚的火锅……
我问:“是不是觉得翻案的力度不够?”
亨利克先生仍沉默着,既不否认,也不肯定。
我笑笑,轻轻地:“如果让孩子翻了历史的悬案,是不是有点儿戏?”
亨利克先生望望我……
我感到了历史的沉重。
美国怎样培养“神童”的爱心?
全世界的神童都有一个不分国界的通病――自以为是、脱离群众。美国天赋教育的重点就是医治神童的这个通病。如矿矿经历的“万花筒”天赋教育的第四个目标就是“增强孩子的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