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发现和培养“神童”的

儿童资源网

美国是怎么发现和培养“神童”的


  然而,在高考指挥棒下运作的应试教育,不得不实施灌输知识的教学,因而“学习”被看作“学习课本知识”,看作在教学大纲下完成“知识点”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于是,一方面“研究”不得不与“学习”分开;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把“研究”置于“学习”之下,叫做“研究性学习”。由于中国的教育把研究与学习割裂开来――其他常规课程是不能搞研究的,只能在“研究性学习”课里弄一弄、甚至糊弄糊弄;因此,“研究性学习”成了一个中国特色的教学概念。
  美国天赋教育搞的是各门学科无所不在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学习性研究”;而我们搞的是不能在常规课程里进行,只能在“研究性学习”里搞的研究。
  美国天赋教育的“学习性研究”,可谓五花八门。
  亨利克先生是矿矿初中的天赋教育老师。他独特的天赋教育课(在美国仍然独特的话,就非常独特了)对矿矿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有一次,亨利克先生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独立战争前,美国人民已开始用各种形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有一天,愤怒的民众包围了波士顿政府。英国士兵端着枪围成半圆形,守在大楼外面。人们不停地向英国士兵扔石头……混乱中,忽然传来一声 “开火”的命令,民众纷纷中枪倒下。惨案震惊全国!迫于压力,殖民政府不得不把英军指挥官推上审判台。最后,该指挥官被判处死刑。然而,根据记载,这个指挥官至死不承认曾下令开枪。这就成了一个历史悬案。 
  “各位先生、女士,时间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事实的真象到底是什么?我想我们应该重新开庭来审判这个案子……”
  老师巧妙地把历史引到现实。孩子们群情激昂,全班二十多个孩子都进入了历史的角色:证人,被告,检察官,辩护律师,法官,陪审团……  
  矿矿很荣幸地当上了被告的辩护律师,这是这场历史性审判的主角,能不能翻历史的案全凭这位“大律师”了。
  为了准备这场历史的审判,孩子们花了不少时间研究材料。事前,矿矿甚至一一交代证人该怎样回答问题。我打趣道:“你这是在影响证人的公正。” 
  孩子一本正经地:“我只告诉他们how to say,并没有告诉他们what to say。” 审判庭就设在天赋教育班的教室里。
  法官当然是坐在“审判庭”的正中。三人陪审团团员坐在侧面。别小看这个陪审团,根据美国的法律,有罪无罪全凭陪审团表决。 O"J"辛普森的杀人案证据颇多,但经陪审团表决无罪,他就在全国人惊诧的眼光中大摇大摆地走出法庭。说得具体一点,被告辩护律师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说动陪审团。
  站在教室中间的矿矿,开始为他的当事人――由他的朋友德尔扮演的英军指挥官。在“审判”开始前,原告、被告双方都是背对背地准备材料。
  第一个证人被传上法庭。证人说他当时确实听见有人发令“开火!”
  律师问:“你当时听得很清楚吗?”
  证人:“是的。”
  律师:“你能告诉我,那个叫 ‘开火’的声音有没有口音?”
  证人:“有。”
  律师:“是英格兰口音?还是美国口音?”
  证人:“当然是英格兰口音!”
  律师:“请重复一遍,你听到的是英格兰口音,是吗?”
  证人:“对的,我听到的是英格兰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