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还有一次去浙江,温州、温岭、台州,她在该省一路转到宁波。抵达宁波时间有点晚了。陌生的"好心人"看小宇歌正在打听怎么上舟山群岛,近前告诉她:"海岸码头离这远极了,坐我们的车把你送过去吧,很便宜,看你是小孩子的份上,只给50块钱得了。"在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小宇歌拿出了地图,她让对方指指要去的所在位置。这时宇歌飞速地用眼同时找到了台州。50块钱!图上从台州到宁波那么远,车费也没50块钱;由宁波到当地的码头这么近,却要收我50块钱!可宇歌心里又想:马上把对方这套鬼把戏捅破,可能结果难料,自己毕竟只是一个小姑娘。于是,马宇歌冲他们笑了笑,说太好了,我一行还有好几个人在那边等着我呢,我去叫他们一起来坐你们的车吧。几个"好心人"心想这下可抓住了一个"冤大头",不禁做起又发一笔横财的美梦。哪想,宇歌只是和他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捉迷藏"游戏。她如果不说同来的还有不少人呢,恐怕当时连脱身都困难了。后来,马宇歌只花了几块钱就到了目的地。她当夜又赶乘海轮,直往太平洋东海中的舟山群岛而去。到了那里还给自己雇了一个当地女导游,在群岛中美美地玩了一顿。累了一天在寺院住下,看着窗棂格子投射进来的巨大黑影,外面海风吹拂树叶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偷偷摸摸地向自己住的房间逼近。宇歌虽然从小以"胆大"著称,此时竟然不觉一丝寒意透上心来。她把桌子搬到门口,用它死死顶住房门,又把香炉压在枕头下面,随时准备当作"武器",向恶人头上砸去……
宇歌闭眼睡下,梦境中飞到了安徒生的美丽童话世界,被花香扑鼻的白雪公主欢乐地叫着"宇歌宇歌"举了起来。第二天晚上在各岛玩儿完了又要临睡时,她吃过饭,和大师、长老们迎着海风,面对海上灿烂星空畅谈大千世界。方丈牵着她的手十分敬佩她的胆识,后来一直到今天,还每期往北京给她赠阅祥慧净院出的普陀山佛教协会机关刊呢。
六、行胜于言,志在全球
马宇歌的奇人奇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各种媒体广泛介绍到了欧洲。很多素不相识的大小朋友给她往学校里写信,希望会见小宇歌。而她何尝不想赶快有机会把两只小脚丫踏出去呢?回想还在小学6年级时,宇歌确实出过一次国,那是她的人生首度海外之旅――可惜只有两秒钟时间!这天小宇歌来到了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著名鸭绿江畔。对岸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了。眼前一座界桥,白色的国境线画在桥中央的地上。两边各自站守着中朝不同国籍的边防军。她过去看在眼里十分好奇。不由得被值班军人喊住了:"小姑娘不许再往前走了!"小宇歌央告解放军叔叔:"我不迈过去,只在线上站一下行吗?"她被默许把自己的小脚丫双双放到了国境线上。"叔叔,就让我放到那边一支脚,这支脚还在这边,您看着我赶快都收回来行吗?"军人笑着同意了。只见宇歌刚把一支放到朝鲜那边,又恳求说:"干脆您就让我把两支都迈过去一下,再收回来得了。"叔叔走了过来。在两边军人的弯腰注视下,小宇歌终于满足了她要走出去的梦想。可惜这一次对于她来说的划时代之举,只有两秒钟时间而已。
然而小宇歌除了立志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发誓一定还要走向世界,一直把自己的小脚丫伸向欧洲、伸向美国、伸向日本……
2003年寒假,15岁的马宇歌终于坐上了飞往法兰西的空中客车,直达戴高乐机场。这次是应具有400年历史的巴黎路易一世中学的邀请,前来做客进行交流的。小宇歌的英语十分过硬,能说会写,在法国生活两周,会见了许多朋友,写下3万多字随笔。那一年,她带着国际的友谊,回到中国的亲人之间,过了一个十分美好的的春节。
少女马宇歌一路走来,趣事也就随着她的脚后跟一起来了。我想,这样的故事还会很多很多,就让各路朋友们等待多多、惊喜多多吧!(来源:《中学生》月刊2005年第9期)
■新闻访谈名篇欣赏:哲学对答中国最成功的素质教育范例
【我国著名当代教育家马弘毅先生说:"未来社会需要的新生力量,是目标非常明确,牢固地以接力人类文明、创造人类文明、奠基人类文明三大主题为己任,思想解放、心胸开阔、远见卓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廉洁诚信,富有高度民间亲和力,民主、宽容、创新、自立、图强的开放型高素质,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技能的一代体魄强健的有为人才。将来他们要以中国为出发点,与国际社会、世界潮流同呼吸共命运。现今我们培养孩子,一定要偏爱真理、深入人心、立足社会、放眼未来。这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今生使命与重大社会责任,应根据人类的发展方向及共同价值观,紧密结合民族的长远利益,矢志不移出色地教育好我们的后代。"】
(图为已成长为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2005级大二学生的19岁马宇歌)
采访手记:一个还在幼儿园时,就公开发表了自己绘画创作的5岁女童;一个从500个小朋友中考了第一,成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年龄最小的小记者的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一个刚刚进入10岁就被父亲从北京站送走,自带书本只身下江南去远游、到13岁时利用各种节假日完成了独自走遍中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许多市、县、乡、村的小女孩;一个10岁始不用讲稿就可在大学礼堂面向公众长时间演讲、与海内鸿儒座谈的小学生;一个从小学二年级起记日记、写了40多万字生命成长史、目前正在准备自费出书的小姑娘;一个读了300多部各类字书、可同时用双语(中英)与中外各届人士进行交流的美丽少女;一个目前在北京的清华大学附中初中二年级尖子班"一条龙试验班"上学的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一个正在步出国门开始在海外赢得声誉的出色女生;一个登上门去交了上万名海内外各民族、各界朋友的巾帼小英雄;她是如何被培养出来的?为此,我们慕名采访了这个名叫马宇歌女孩的父亲马弘毅先生。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马先生安排我们接受采访的时间是北京时间晚上11点钟。马弘毅先生,是北京某机关一名处级干部,高级经济师,中国著名民主人士,曾在多个大机关工作,包括在中央国家机关、军队、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事业大单位都工作过。他有三个高等教育文凭,大学分别学的是历史学、经济管理学,后在北京大学还读研进修过经济法学。曾向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上书建议创立"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等,总计提交过100多项重大调研报告书,被党和国家各级领导答复采纳者近九成,许多内容已经成了后来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生活现实。早在马宇歌出名之前,CCTV1995年3月5日《东方之子》栏目,曾对马弘毅先生的众多事迹作过专题采访报道,内容收录在华夏出版社出的《东方之子访谈录》一书"社会名流"章下,人民出版社大型重要文献《共和国的记忆》一书也有专章予以记载。香港所出《中南海新智囊》一书共记载了目前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十几个人物,其中一章专门写的就是马弘毅先生。(在采访之前,安排好家人休息的马弘毅先生,让我们看了记录马宇歌成长过程五、六十本照片像册和几十本录像带中的一部分。我们看到了马宇歌从小到大的照片。录像中,看到了她与大学师生在专题座谈会上交流发言的片断和她拉小提琴、朗诵、唱歌、跳舞、绘画、雕刻、独自出去采访等多姿多彩的生活剪影)
受访人:马弘毅(马宇歌之父,北京一普通干部,高级经济师)
采访人:冯林、陈舰平
时间:2001年5月12日北京时间晚23时至13日晨3时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