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有记者问:教育子女,您对夫妻意见不统一怎么看?
马弘毅先生说:"父母之间意见不一很正常。但教育孩子,父母各持异辞,又最糟糕。要想教育好子女,家长首先必须私下自我教育好。这点做不到,再好的教育也会被扯尽后腿,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
有人问:家长和孩子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马弘毅先生说:"一旦和孩子发生矛盾,家长要马上主动反思:自己对不对?教育的时机、方式把握好了没有?交流在艺术上是否还存在问题?教育要尽量用数据说话,与实例相结合,因势利导,把握好教育时机。并且教育还要讲求计划性,切忌心血来潮,搞突然袭击。教育是极高超、极高级的艺术,最好的教育绝对出自大师之手(中学里面、小学里面、幼儿园里面照样出高校里不及的大师)。随着宇歌逐渐长大,我们一步步正在有意退出她的生活。现在她向我们征询个人问题了,才和她一起探讨,提出我们的意见或建议。当然也有主动进言的时候,相比过去越来越少。教育要培养她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特别是使她自己会进行独立的思考。"
关于怎样对待爱好和特长,马弘毅先生认为:"首先,绝对不能影响学习和学业!其次,要尽量和校方安排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搞。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看到业余爱好方面的学习努力确实有用,并能够力争使其体验到成就,激励他不断上进,自觉地去进行深造。"
有记者问:记得您提到过,素质教育也要向祖国传统文化汲取营养。那么,素质教育该向历史汲取什么内容呢?我们看到虽然中国人民大学的国学院2005年开始招生了,但却应者寥寥,门可罗雀。
马弘毅先生回答:"现在有个很好的口号:'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历史上具体什么内容值得复兴?欧洲400年前也曾有过复兴,叫'文艺复兴'。记住:他们是先有内容,后用口号加以概括的!而且复兴的都是反封建、反愚昧的人类人文主义好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人家还提出了更新的社会健康理念与理论。这种健康的'复兴',直至影响欧美,赢来了令全球刮目相看的现代文明。我们现在的中国大陆,也的确需要来一次复兴!然而当今要复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到现在听谁讲过吗?为什么所有人都不明说要复兴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他们到底准备复兴什么?那个国学院如果能把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复兴的肯定性内容展示给世人,哪怕提纲挈领地讲一点点,同时阐明其复兴内容的经世致用好处,我想不会招不到学生的。须知华夏5000年文明史,也确实存在着古今中外被大众厌恶的一大堆糟粕,它们绝对不可再被以任何名义拿来加以复兴了--例如秦皇的寡文虐民、明末的上下政治腐败、清末不合时宜违背世界潮流的八旗统治集团的专制无能……这些可千万不要也被当成国粹,拿来误人子弟,更不宜延用它们继续扩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现存差距了。我们中国现实首先亟需《中庸》里面讲的"知耻",因为"知耻者近乎勇"!更需要2500年前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墨子倡导的'兼爱',战国时期商鞅主张的'王子犯法与民同例'的'法治'精神。至于春秋诸子,学术平等,百家争鸣,拿到今日则更需要了。隋朝始兴科举--那可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胆、最先进的吏治选拔制度啊……提起这些,无不令人于下激动不已!贞观之治,庙堂雄才伟略,上下言路畅通,'逆鳞'者并不获罪,进而四方互通,大唐盛世,文武修列,其不朽文明,呈现于斯,谁可与比?华夏子孙追忆历史,真是悲喜交加;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绝无自卑!因为宏观视之,中华民族确实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确实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今天正在着手开创的正是东方文明的新篇章。我就是这样向女儿展示历史,并做中外史实比较,进行启蒙教育和她平等讨论的。"
马弘毅先生所做所言,施教影响至深,实在令人感佩,谁不受益?他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既有先进的理论,更能随时将其付诸于行,"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不尚空谈。马弘毅先生从来不仅限于只会说说而已,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智慧,只要存在一线可能,便会自己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以实际行动,力争使世界更加美好的人。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无数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他有这个实践能力!一个普通的人民大众,用实际行动干了那么多各种世袭的"肉食者"日甚一日贪污腐化、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本应承担的大事,如果把马弘毅先生放在一个使用选票的社会,他会腾空而起,被国人立刻推举出来,直接惠及千家万户的。因为: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到马宇歌从小享受的那种先进教育与进步指导呢?谁不想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一个干干净净、没有腐败传统和习气、具有爱心、具有深厚知识底蕴、真懂教育、对我们社会怀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呢?
四、马弘毅先生教育指导、引导下的女儿成长历程
马弘毅先生祖籍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开封市城区,生于并长于现在的首都北京市中心。其女马宇歌生于云南省最富庶的玉溪市,父女均始终生活在北京城区。和宇歌的妈妈总共3口人一直在一起,未曾分离。马宇歌1993年9月1日6岁开始上学,先后就读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小学,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现该区四根柏小学),北京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位于清华园内),北京的清华大学。
她从8岁起,就考入担任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的小主持人、小记者,还兼其他16家媒体的记者或特约记者。在中国最权威的《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高层次报刊上发表过独创作品。她采访过数十位知名人士,诸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士元、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梁思礼、国际奥委会第一执行副主席何振梁……等等许多知名人士。
10岁小学4年级暑假,在家长的支持下,小宇歌独自乘火车远行4400多公里,历时28天,从北京下江南学访各处,足迹留在了小半个中国城乡的土地之上,满载而归。当时每天写了日记,一共拍了4本图片,不仅一道题不落完成了老师留的全部暑假作业,而且自觉预习了下学期的课程,路上还看完了一本41万字的课外名著《红岩》,并带回家一篇自己写的上千字读后感,当即交给了爸爸……千里途中,小宇歌天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和雷打不动的晨练早起长跑,回到北京扑到父母怀里,身体显得更棒了。
1997年暑假起,为了实现宇歌自订目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的少儿计划,她利用每年的各种假期,在爸爸妈妈的赞同支持下独自外出,直到13岁那年暑假,小宇歌实现诺言走遍了中国除台、港、澳以外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并于2003年开始步向欧洲。同时写下日记、随笔数十万字。
中央电视台的"半边天"栏目,是中国成年女性关注的权威栏目,1997年9月27日却破例地把刚刚进入10岁的马宇歌请进了演播室,让她成了该节目有史以来最小的整期节目被采访嘉宾。那天有两个女主持人一齐出镜,同时向全世界的电视观众介绍了马宇歌,一个是著名女主持李小萌、一个是后来的影视女星曹颖。
马宇歌自1999年上半年从北京市西城区后广平小学,被特招进北京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一条龙试验班"以后,一直在那里读到高中毕业。从其小学以来始终是各个学年的优秀学生干部。
2005年参加中国举行的全国统一高考,她被13亿中国人向往的国内顶尖学府所录取。现马宇歌是北京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正在攻读双学士学位的2005级文、理科本科在校生,兼清华大学电视台学生负责人、主持人和记者,清华大学体育队成员和全程马拉松长跑运动健将。她参加过国际马拉松赛,得到过大赛组委会主任和总裁判长俩人共同亲笔签名的全程证书。马宇歌预期今年即2009年暑期获北京的清华大学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想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以上情况,上网带着引号搜世上唯一有人使用的这个人名"马宇歌",目前可以找到她名下近40万条来自各种媒体的直接报道。因为世上只有她一个人叫马宇歌,所以搜到的内容都是关于她本人的。(作者: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