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儿童资源网

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地点:北京市西直门某居民区马先生家(宅电010-66154382转)
  图中前左二为小学六年级的马宇歌1999年寒假11岁从北京只身来到西藏,
  左三是邀请她来做客的当地藏族女孩次白
  冯林先生:马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旅游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的一个契机?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有好多,都是全国各地的小学校与小学生及其家长邀请的。你看,这些邀请信,(马先生向我们出示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来信)都是些笔友、文友。他们有的是从小宇歌5岁起,就开始跟踪媒体报道不断了解她的。那时小宇歌经常在电视、广播、报刊上露面,主要是发表个人绘画、雕刻作品,还有朗诵、独唱等。原先小宇歌也曾出去,到过外地。那是她独自跟CCTV组织的小记者团出去的,是集体行动,又有大人记者与领导带队配合。真正由小宇歌独自一人只身远行的开端,是因江苏有位女作家,要出一本以小宇歌成长经历为原型的素质教育书。她说,利用暑假专程来北京直接采访小宇歌,入住我家附近的宾馆里。我们听说后,为这位女作家着想,认为她写这本书花费也太大了。这位女作家说:"要不然,就让小宇歌放暑假到我这里来吧。"可是要到她那去,我和小宇歌的母亲却上班,谁也不能陪小宇歌去。干脆让她自己一个人去吧。反正小宇歌什么都行,从小培养得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强。这就成为了我们让小宇歌独立远行的契机。小宇歌第一次独自出去,那天是1997年7月18日,晚上18时多,乘的是北京K65次到南京的列车。中途停不了几站,整个行程都在夜间。宇歌那年刚进入10岁,正上小学4年级。她从小魄力大,加之"初生牛犊不怕虎",听说同意她独自一人去江南,高兴死了。
  冯林先生:第一次放小孩儿出去,你们心情是怎样的?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很复杂。当时我们对她叮嘱了又叮嘱,把她路上可能发生的什么情况如何应付,再次作了提醒。我怕她妈妈到时放不开,对孩子心理有影响,就让她在工作单位,由我一人送小宇歌走的。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坐在车内第118号,是硬座火车加厢。我对小宇歌说,宇歌啊,你这次去,如果遇上意外,那就是咱俩最后一面了。独自行走、外出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如果现在你害怕了,不能做勇敢的人,就说。列车一开,便来不及了。小宇歌说:爸爸,我都明白。我要做一个勇敢的人。我不后悔。她停了一下,笑着说:您们别担心,我一定会按时到达、好好回来的。当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先在月台上挥手送别,但后来我不由转过身去。因为心里一酸,泪,就陡地涌上来了。为了怕给女儿看到,只好先转过身去。我在想:这,可是真的单独放飞了。说不定,一个好女儿从此就再也见不着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还算坚强的人,我们说过临送别时,谁也不许流泪的。但我还是不能……(进入当时情景进行回忆的马先生,仿佛又回到了当时现场,情绪明显有了变化,声音也有些变了。但他随即把情绪稳定下来。)不过,这关总算过来了。哈哈!
  冯林先生:看来,要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很不容易。当时只要一念之差,心肠稍微一软,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了。也许现在宇歌还没进行第一次独立远行呢。
  陈舰平先生:是什么使你在最后一刻,勇气战胜了自己的慈情?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这是来自于鹰的启示。老鹰在哺育了小鹰一段时间后,到了该放飞的时候,那母鹰会把小鹰领到高岩上,将小鹰一只只推下去学飞。小鹰在这中间,顺理成章地就学会了怎样扇动它的翅膀:最初是出自本能地挣扎,到后来就变成了高翔的一种超绝能力。当然,在小鹰学飞的过程中,也有小鹰无力、不会飞,而坠落死掉的。但那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小鹰学飞,是自然界发生的事情。其实父母带孩子也一样。是鹰,总得要飞;孩子,总得要面对独立生活的一天。父母是不能陪小孩一辈子的。总有一个第一次。当时我们也作了最坏的打算,说"复杂",就复杂在这。因为我太爱太爱自己的孩子了!送走孩子,我回去后,和宇歌她妈,一夜没能好好合眼。为孩子担心。她母亲还直流泪,说都是因为我的坚持,才会这样;若宇歌真有了点什么,她跟我没完。我说,当初不是大家都同意的吗?----话说回来,从理智上,大家都认为这事做得没错。但从感情上,由于担心与爱心,特别是社会舆论上的影响,总有些难以接受。
  冯林先生:这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时,你们为马宇歌独自行走,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她带了一个小书包背在双肩,里面装了一个记日记用的本、一部41万字的课外书《红岩》、一个装满文具的铅笔盒、一本英文教材和一本自学数学书,还有学校留的各种暑假作业。一些零用钱,几种常用药品、一双白球鞋(脚上穿的是塑料凉鞋)、一套换洗衣裳,单放在外面印有小狗图案的手提兜里。手里抱着一个装满白开水的塑料大可乐瓶子,外加4个小蛋糕,也一起拿着。在她里面穿的小三角裤衩里缝了一个小口袋,里面放了两百元钱、学生证明,还有纸上正反两面,用钢笔和铅笔,一式两面记载我在南方一些朋友的联系电话等----这是以防万一用的。药是黄连素,防止吃了不洁食品拉肚时用的。还有治感冒用的药,和一盒"清凉油"----主要用于蚊虫叮咬止痒时擦擦。一路上喝的水是自己带的。还有就是我们把一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况与危险,这种情况与危险发生时如何处理,都在准备走前的那段时间里,对她一一作了交待。例如不要吃任何陌生人送给你吃的饮食等等。其次,主要还是从防盗防拐角度着眼,讲的多些。特别告诉她,列车中途停车,听到预告,要把眼睛睁大。至于列车上的交通意外,那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只能任其自然了。不过相对来说,列车还是较为安全的交通工具。
  冯林先生:这是第一次,结果如何?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这是第一次。直到南京的朋友打来电话,人已接到了,听到了小宇歌的声音,心里才一块大石头算落了地。不过此时已距小宇歌到南京停车后近6个钟头了。原来她们一起逛街去了。小宇歌这趟总计去了28天,在没有父母亲人的陪同下,南京完事后,她还应邀去了江苏的南通、启东、氵吕?泗(吕四),安徽的淮南、淮北,最后又回到江苏,从徐州回的北京。结果,首先是一回到家来,我们看到小宇歌身体比原来还棒,沿途什么病也没生,只抹了点清凉油,是蚊虫咬时用的。她对我们笑得可甜了,天性得到极大张扬----那可是在学校里窝着,已经久违难得再见到的了!暑假作业和我们给她留的自习英语、数学全做完了。日记一天不落,而且每天坚持自觉锻炼----长跑和做眼保健操,拍了4本图片,画了不少素描,并且看完了41万字的《红岩》,还写了1000多字相当不错的读后感给我。
  冯林先生:有了第一次,后来就好办了?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后来,我们心里已然经历那个过程,就好多了。
  冯林先生:自从马宇歌开始第一次独自行走到现在,一共去过多少地方了?都有哪些收获?
  马宇歌的父亲马弘毅先生:宇歌自从有了第一次独自行走的经验,证明她可以独自行走后,她给自己作了一个大致的计划,就是到十四岁时,要把祖国各地主要、有代表性的地方,都能独自走上一遍。因此,至今到过不少地方,其中有大城市,著名的城市如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上海等等。也有较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如青海的湟中县、湖北大别山上的罗田县等。另有的则是革命圣地,如延安、井冈山。更有的是从了解地形、地貌角度考虑去的,如东北的大兴安岭,还有沿海城市,像海南等等。并且她一个人还去了趟西藏!小到边疆小村落,上入蓝天,下入深海(她潜入过海底),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和陆军、海军部队……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