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儿童资源网

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二.走进"友谊传递屋"
  1996年11月的最后一天,我由广西南宁飞往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新闻研讨会。报到之后,趁着还没正式开会,拨打010-66154382先行约好,辗转打听,我乘车专门找到马宇歌的家。
  开门的是马宇歌的父亲。寒暄之间,一位气质高雅,显得非常落落大方的八、九岁小女孩儿,手持一册打开正在看的书,从另外一间屋子里悄然走了出来,主动向我鞠躬说:"叔叔好!"
  "这就是宇歌",她爸爸告诉我。
  当时正值初冬,北方的居室供暖刚刚到来不久。宇歌身着一套红白相间的童式运动衣,可能是由于里面还穿着毛衣毛裤的原故,显得厚实宽大。她那白里透红的小圆脸,写满了天真活泼、聪颖睿智的灵气。我抚抚她扎着两条小辫子的头,微笑着递上我的名片。真没想到,宇歌也有名片交换给我。她的名片上印着"北京官园小学4年级1班女生"等字样。在她身后的房间隔断挂的大窗帘上,夹着一个类似出席会议用的透明塑料胸卡,上面第一排字打印的是:"中央电视台小记者(9岁)"。我逗趣地说:"咱们是同行嘛,只是你的头衔比我大。"宇歌腼腆地笑笑,说了一句并不腼腆的话:"我是小学生、小记者,您是大作家、大记者,还是您的头衔大。"逗得大家全都乐了。
  正待落座,我一眼看见宇歌房间的门上,工工整整贴着一张自制的心形小字画,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用彩色水笔写的一行一行文字。凑近一看,那上写的是"宇歌小天地简介:我的小天地取名为《友谊传递屋》,在1996年9月1日的时候,它终于属于了我。当你走进我的小天地,我就把它分给你一半,把友谊分给你一半。这是一个奇妙的英语世界,这是一个好玩的收藏天地,这是一个女孩子的乐园,更是一个琴棋书画的聚点。希望在这里你能感到轻松,感到快乐!(小主人:宇歌)"。
  为了轻松,为了欢乐,也为了使我的文章能够写出真正的宇歌,我决定走进这"友谊传递屋"来进行采访。
  宇歌自然十分乐意,热情地让我参观她的天地。这是一间不过10平方米大的房间,尽管外面天阴似要下雪,屋里的大玻璃窗却使得满堂赫亮。这里遍地铺满红地毯。屋里放着一个双层衣柜、一张床、一张两头沉书桌和一台嫩绿色单开门小冰箱。床上金色床罩极其耀眼,两个可爱的布娃娃坐在上面,平添一股谐趣幽香。正像门上的小字画所说,这是一个奇妙的英语世界--冰箱上有一台音响式黑色牡丹牌大录放机,旁边还摆放着不少《少儿学英语》之类的磁带和相关图书;这是一个好玩儿的收藏天地--墙角下、窗台上,摆放着许多竹雕、面人儿、布画、脸谱等工艺品或小玩意儿,有的就是小主人自己精心制作的,连墙上的电灯开关面板都被宇歌用不干胶彩纸,贴成了微型童话风景画儿;这是一个琴棋书画的聚点--小提琴、电子琴、围棋、象棋、陆战棋、毛笔、宣纸、颜料一应俱全……宇歌说,这些都是她的业余爱好。样样全来得一手,不少项目还获得过全国参赛大奖呢。
  我问:"你除了功课,喜欢看些什么书?"宇歌小手一指:"喏,课外书都在那儿呢!"我这才发现,由于她的屋内再没地方放书柜了,自己的图书全码在了书桌和床下的红地毯上。一摞一摞、一排一排,整齐有序,足有二、三百本。除了童话呀、作文选呀等薄本书外,还有厚厚的《史记》、《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缩写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十万个为什么》、《世界少年文学精选》、《红岩》、《烈火金刚》、《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等。其最大特点,就是内容涉猎范围宽广,且多为名著;码放考究,分门别类。我问:"这些书你都看过?"宇歌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有的看过,有的正在看,有的还没看呢。"我当即送她两本我的作品集,她马上双手接过鞠躬向我致谢。
  回到客厅,我打算先尽速整理一下刚刚记的来访笔记。突然,外面又有人在敲门。来人是中央电视台青少部百集人物系列专题片《中华英才》摄制组的编导郑富权。他们一行4人,马上要带宇歌去采访原国际奥委会第一执行副主席、现中国奥委会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人称"体育外交家"的何振梁爷爷。因为马宇歌是电视采访的主持人兼记者,作为主角,她不到场可不成。
  釆访车巳经等在了楼下。而我的继续釆访,只好暂时被中断了。
  中央电视台郑富权编导见我面露憾容,当场决定,邀我同车前往。
  三.你采访他,我采访你
  何振梁爷爷的家,在繁华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一侧住。我们驱车赶到时,何爷爷已经站在客厅门口迎候了。宇歌礼貌而又大方地走上前去,对何爷爷说:"您好!我叫马宇歌,是中央电视台的小记者,今天的采访提问,由我来完成。"
  面对这位小不点儿记者,何爷爷仰天开怀笑出了声:"嗬,我面对过成百上千记者,可被小记者采访今天可是头一回。你几岁啦?"
  "9岁。"
  "哇,9岁就当记者啦?了不起啊!你在哪儿读书?上几年级?"
  "西城区官园小学,四年级。"
  "学习好吗?"
  "还行。这是我发表过的作品,送给您作为我的汇报。"宇歌说着,递给何爷爷一摞发表过的作品报纸杂志复印件。
  "哇,真了不起!爷爷也送你一件小礼物。"
  宇歌双手接过何爷爷送给她的一枚中国奥委会纪念章和一支国际奥委会专用笔,恭敬地鞠躬说道:"谢谢您何爷爷!"
  这一老一少亲切攀谈之际,导演、摄像、灯光等工作人员,已经快速地将随车带来的各种设备准备就绪。客厅马上变成了釆拍现场。
  宇歌用手捂住小嘴儿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告诉我:采访杰出人物,要求快速反应,不能拖延时间,必须一次(!)成功。我弯腰认真听她讲完,点点头,站在摄像师身后,观察我的采访对象现在走过去,怎么去釆访别人。
  "准备!"导演轻声提示。
  何爷爷、马宇歌同时坐入面对面的两个单人沙发椅上。中间隔着一张低矮小方桌。桌中央放着台式的中国国旗和国际奥运会五环旗。俩人的同侧背景是一排玻璃书柜,里面一个格子、一个格子摆放着何爷爷从事体育事业50多年来,在国内外荣获的各种奖杯、奖牌、证书及纪念品。色泽斑斓,极其耀眼。
  "开始!"摄像师发出开拍提示。
  马宇歌十分自然地面带微笑,从容镇定,用标准普通话开始提问:
  "何爷爷,您年轻的时候是运动员吗?"
  何爷爷正对着小宇歌,疼爱地回答:"不是。"
  "您不是运动员出身,为什么要从事体育工作呢?"
  "工作需要嘛。当然啦,我也十分喜欢体育运动……"
  时间真快,问答式的精彩采访,不知不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从何爷爷的童年时代,到何爷爷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外语翻译;从何爷爷50多年的体育工作生涯,到1993年中国申办奥运会失败的遗憾;从何爷爷一生中最激动和最伤心的事,到何爷爷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回顾与展望……这一老一少、一来一往,声音一粗一嫩,谈吐酣畅流利,十分和谐自然、成功。仿佛他们不是在面对着摄像机,也不是在进行采访和被采访,反倒像爷爷和孙女儿在自己家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聊大天儿。
  采访之中,何爷爷家的电话铃儿突然响了起来。趁着何振梁爷爷被家人叫出客厅到里屋去接电话的空隙,我和中央电视台郑富权编导,谈起了仍然坐在沙发上等待何爷爷的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