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向教育厅长推荐的一组文章
读书伴随着马宇歌的各个方面都在健康地茁壮成长,都在取得骄人的硕果。当今社会,当今世界——尤其是当今的我们中国,迫切需要的就是马宇歌这样的人才。同学们,今天我利用这个机会,借马宇歌读书的成功经验,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唯一的希望在于能给各位同学有所启示。先哲说的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各自仍得一个苹果;可是,你的一个想法、我的一个想法,彼此交换之后,我们却能收获更多。”从今往后,让我们大家都能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读书激励我们成长,让读书成就我们的事业,让读书改变我们的人生吧!
“书到用时方恨少,老来方悔读书迟”!我真诚地祝福正处在人生黄金阶段的你们,通过自身努力,都能像马宇歌一样,伟岸地成长起来。(以上国旗下的讲话《让读书改变我们的人生》原作者:中共陕西省宜君县委田敏莉。改编者:中共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委宣传部文明创建办借调干部、长沙市岳麓区矿山学校办公室主任兼该校初二年级历史课教师唐绪德。中国合肥的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徐天坤先生,在《中国出现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很值得关注》一文中说:“马宇歌儿时写的一篇著名日记《我会成为那只海鸥》,可从它里面看见这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人家从小具备的志气与人格究竟什么样。”以下全部截自徐天坤先生的原文,其中包含马宇歌的《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中国少儿作者马宇歌日记:《我会成为那只海鸥》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作者:北京清华附中初一13岁女生马宇歌)
在辽东半岛插向黄海的最南端,我告别了美丽的港口城市大连,只身踏上客轮奔赴山东·威海。
跑到船身后甲板上,侧脸迎着海风,倾听船行时的巨大涛声,只见海面那道被钢铁划出的白色痕迹,跳跃在深蓝海水中,一直延伸到天边。远处风平浪静,没有岛屿。我十分寂寞,渴望某种生命能够到来。哦────那是什么?视线尽头出现几个小黑点。越来越清楚────那是海鸥!我惊喜极了。
一只海鸥飞在前边,其它几只尾随其后。抬眼面对它们,不知海鸥正在追赶什么。越来越近,顺着它们飞行的方向望去,那竟是一面旗帜,树立在船顶迎风招展!
霎时,我真被感动了,被这些如此执着的生命所感动!我目不转睛,挺胸望着它们,把心中的赞歌唱给它们听……
海面出现几座零星小岛,两只海鸥弃队而去,飞向那些看似很美的乐土。也许它们觉得,栖息小岛生存繁衍,比在海天之中奋勇拼搏要舒服。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另有3只不愿如此,仍然在我头顶飞翔。
突然又有海鸥经不住诱惑,改变航向飞走了。结果还剩两只,一前一后相互激励,奋勇坚持着。不久,其中1只实在没气力了,一下落到海面之上。
这使我集中注意起最后仅存的那只海鸥。是它,对,是它!它是那只一直领头在前的海鸥。风起天阴,忽然一个浪头打来,海鸥被砸了下去。但它努力快速扇动翅膀,使自己再次向前飞起来。海鸥扇动翅膀的次数越来越少,速度越来越慢,距离越拉越远。终于,它在我的视线中也消失了。
这时,滴滴雨点落到我头发和身上,滴满我的两颊,好像泪水一样在不停流淌。我依然不愿离开甲板,抓紧船舷,依然注视着海天那道更模糊的界线,期望奇迹到来。
我失望了。但我身后,那面旗帜依然飘扬!
我再次远眺。远处又跚跚飞来几只海鸥。哦,我清楚了,在那几只海鸥中,飞在最前面的还是它!原来,暂时消失的它,是去招回它的更多同伴啊。
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激动,我左右抹去在淌的泪水,朝着它,跳跃起来不停地挥手。它加快速度,冲风破浪,飞到轮船上方。现在,它已经由追随,开始超越船头,为船开路,指引航向。
从追随一面旗帜,到携同大家同舟共济,一道奔向新的广阔彼岸,这跟我心中一直怀有的某种东西,多么相似!
我要做那只海鸥!
我会成为那只海鸥!(《我会成为那只海鸥》作者:北京清华附中初一年级13岁女生马宇歌。该文原载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第1476期校刊《新清华》2002年3月8日第4版“文艺副刊”专栏之上)
(图为2002年7月13日周六放暑假北京清华附中初三马宇歌进入15岁自画像,画面上有她当时的亲笔题字)
【有志于把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培养成出色人才的家长和老师,都有必要好好领会领会北京的马弘毅先生的教育思想理念与实践。有志于长大成材的少年儿童,应该认真读读马宇歌儿时的散文日记《我会成为那只海鸥》,将其背诵下来砥砺个人不断上进。这是一篇相当精美的童话诗样文章,思想健康,情趣高雅,内涵丰富,十分少见而又难得!一个孩子如果从小立志成为那样的一只海鸥,他(她)不仅可以赢得自己家长和老师的一致钟爱,相信也会令更多世人都要倾向钟爱这个孩子的。】(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最新误区
宋振韶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资深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社会心理学博士,美国布法罗大学访问学者。他在进入新世纪出版的《就这样培养天才》一书中,特别介绍了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进行的一项广泛调查结果,教育专家们发现,近期出现了非常典型的8种育儿错误做法,正在导致各地教育畸形儿成批地大量产生。因为受到外力严重误导,未来很难发生彻底好转的这类孩子,一个个普遍表现为不是过于抑郁;就是性格严重扭曲,心理趋向盲目自大,老虎屁股一点摸不得,竟然受不了任何打击甚至来自老师、同学们的善意批评;从情感意识上非常爱走极端,个人稍不称意,挫折感便很突出,做出的反应还十分怪异;动不动就寻死要活,而且经常表现为跳楼自杀等等,严重地危胁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其实自杀和他杀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性质一样,随时会相互转化的。所以,现实有必要及时提醒广大家长们和学校务必高度警惕之,重视之!否则你们一定会吃大亏的。
根据心理学家对大批父母的调查,发现8种典型的最新错误行为,导致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正在因此逐一走向失败。
一、毫无原则。没有原则的父母,最终会被子女控制住。有位母亲一听到孩子说“我不上学了”这句话,立刻投降,答应孩子任何要求。类似家长最终无不陷入绝望境地。
二、过度保护。父母保护越多,孩子越无能。尼采说过:“最大的善,往往包含最大的恶。
三、唠叨、说教、罗嗦、嚷嚷。这样的父母通常都是些低智商的人,他们不会说有用的话,只会重复无用的话。
四、赞扬泛滥。对于4岁以上的儿童,“知心姐姐”式的那种缺乏头脑、毫无科学根据、过于幼稚而又极其虚伪不负责任的胡吹乱捧,已经对孩子不起任何作用了,所起的只有反面作用。你不能春夏秋冬长年累月,一天到晚总用“宝贝,你真棒”这句不过脑子、欠缺思考、没头没影、毫无营养价值和科学性的话来盲目“忽悠”并存心捧杀自己的孩子吧(凭什么说他真棒呢)。更不能让你孩子什么都听不进去,整日坐井观天,精神失常,近乎中邪似地每时每刻都要跟着那个年逾花甲,七老八十还自称少年儿童“姐姐”的纯个人迷信制造者,不断振臂高呼“我能行”这句空洞无物的口号吧(即使间歇性地发作几下喊两嗓子,如同痴迷信众般默念祷告它,也不能算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啊)——难道你就不怕自己孩子被个人迷信制造者的歪门邪道所控制,精神状况明天出问题吗?当今社会上的精神病发病率已经高得够吓人了!建议家长们上网找来以下报道《“知心姐姐”你真的知心吗?”》或《“教育革命老区人民长见识”》或《“美德只有示范”》或《“有多少家长在叫苦”》或《“(中英文)霓萍教我们”》或《“三天以来一直恶心”》或《“不能光顾自己吓着孩子”》或《“知心姐姐夏令营在京集体遭遇”》,仔细阅读阅读它们(按标题这样去搜很好找,最好尽快找来看看,否则都让那个心里有鬼的家伙找人给删了),建议同时再好好看看各文里面罗列的那些有必要一睹的每一篇需要我们了解的警示文章,肯定会在惊诧中让你彻底猛醒的。教育是门很严肃而又十分严谨的科学,首先必须讲究科学性。为了培养纯洁健康的祖国花朵,家长们有责任学会识别邪教和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那种极其有害、腐败色彩过于浓厚的极端主义骗人说教,尽量远离它们。灵魂深处十分缺德肮脏的这类骗人骗钱家伙,细究起来,既无任何教育经历,又无正经学识文化背景;其“理论基础”除了那点厚黑学,剩下的还是厚黑学;四处叫卖的几本书没人看了不生气,经调查个个大呼买了上当。因其内容实在胡编乱造,过于肤浅,又过于荒谬。她懂什么教育?只知道拿教育来说事赚钱,利用所窃取的一点权力,让下面的人把自己装扮斯文以后,贪心不足大捞特捞。她的想法和我们希望培养好自己子女的初衷,完全两股道上跑的车。她的目的说穿了,一是要按计划唆使喽啰们把自己吹捧上天,成为社会大众迷信的新型教主;二是通过推广一些邪门歪道的教主性的崇拜仪式,特别是那些愚不可及的手势和乱喊的配套怪异口号,让信众们痴迷于自己、献身于自己;三是坑骗信众钱财,源源不断最终全都落入她一个人的囊中。总之就是厚颜无耻之极地通过拼命卖弄小聪明、小伎俩,大肆误导社会,罔顾公众利益,一心为己,中饱私囊,达到名利双收。真不愧当今最厚黑的一厚黑教主!我们对自己孩子进行教育,就像园丁修整小树一样,表扬和批评互见,并力求符合实际;虽以鼓励为主,然而决不溺爱;要赏罚分明,不能娇生惯养他们。小树若不适当修枝剪叶,怎能提高成材率?对此每位家长可要反复思量清楚,千万不可在培养孩子这么重要的全家头等大事上,被浅薄无知的邪教拐了去,跌入迷信制造者设的那些骗钱陷阱。那可骗的就不是我们一时一事了,而是自己亲生骨肉的整个一生!假如继续忽视这方面所出问题的严重性,跟着痴迷不断上当,受了厚黑教主的误导只知道惯孩子吃捧,让孩子积习难改以后,哪天他在学校里被老师批评两句承受不起时,一使性子纵身跳下楼去,你就什么都明白了。但到那天再明白也晚了。现在,这样的悲剧例子正在各处频繁出现,要不怎么说厚黑教主误导社会骗人不浅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