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作文”是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秘密武器”

儿童资源网

“不学作文”是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秘密武器”

大学生也有从理工科转学文科成功的例子,但是还没有发现有从文科转学理工科成功的例子,这实际代表中国的文科教育是非常失败的。

  二:作文教育的秘诀:作文是“不能学”的,千万别上“作文培训班”

  很多家长已经知道目前的作文教育模式以及国内的教育体系,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想知道今日学堂是怎样进行作文教育的,来信问是不是有什么独到的“秘密武器”。

  说起来,我们还真有怪招,估计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教育秘诀:就是今日学堂的学生根本不要求“写作文”,老师也从来“不教作文”。但是,我们学堂的学生自动就会“写文章”,写得还不错。去年仅仅11岁的小慧在网上跟大学生论战,写的回帖比某些大学生还有水平,这可没有人教她。如果她们到了18岁以后,目前的文科研究生,博士生在“专业水平”上不见得是他们的对手。我相信他们都会写出很好的文章。

  这就是老子“无为而治”的作文训练法-----无为教学。

  如果你觉得我这种说法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不妨思考一下常识:

  如果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好好吃饭很重要吧?如果你是家长,要不要刻意去培训吃饭技巧,讲究吃饭的方式?通过讲授吃饭的文化性/思想性/艺术性来提高吃饭能力?考虑吃饭的花样多彩?围绕“吃饭”来做文章,就能提高孩子的“吃饭水平”和消化能力吗?孩子胃口不好,你当妈妈的要去关心孩子吃饭的方式,还是他身体的状况?

  实际上,聪明妈妈知道,我们根本不需要关注吃饭本身,而最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吃的内容是否有营养(而不是花样和口味的丰富),第二是孩子是否有食欲。这两个条件具备,孩子就自动会吃。离开这两样去研究“吃饭艺术”是很愚痴的表现。至于他怎样吃,用手抓还是用筷子,或者用刀叉,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喜欢他愿意就行。

  作文教育是一样的道理。作文仅仅是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应该是内容,而不是这种外在的表现。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需要让一无所有的孩子积累资粮,而不是去学习烹调技巧!后者是“花样”,是外壳,好看但是很虚。玩多了反而破坏思维发展。

  中国的作文培训和作文教育,就是在玩弄技巧,忽视资粮。造成语文教育变成无源之水,无粮之炊。

  我的汉语基础教育方式也“非常另类”:为了学会读书,我不教孩子“学认字”,更不教他“写字”和“拼音”,也不学组词造句,但是孩子在7岁的时候就“自动”会认字读书了。现在的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都相当不错。学堂二班是当年五六岁入学的孩子,用同样办法,获得了良好的中文阅读能力。所以,实践已经证明我的“理论”的正确性,我不赞成早早教孩子读书认字写字。孩子就算喜欢,也要用更好的方法来引导,不能死学傻学。

  相反,我警告家长们:过早教孩子认字读书,会造成儿童思维发展的障碍。那些孩子两三岁就忙着看图识字,忙背唐诗宋词,学一二三四,热心“培养神童”的家长们,是在损坏孩子的智力发育,同时也在破坏孩子的学习能力。

  这话说了这么多年来没有人听,因为家长更关注“眼前”,发现孩子很早就有能力读书认字,家长很有“成就感”。由于我说的结果要很晚才显现出来(最快的三至五年左右表现出来,最慢的十年左右),家长往往不以为然。他们只会简单地线性思维和推理:“如果小学时候就读了大学的教材,上大学那还得了?不是神童天才才怪”。就如同他们认为股市如果现在是五千点,明年后年不上一万点才怪。

  家长们往往都很有“妄心”和“贪心”,期待自己家培养出一个“天才”“神童”,“杰出的总统”等等。不太愿意接受孩子是一个“正常人”,也喜欢玩各种“怪招奇招”,相信各种“神童教育法”,当然不愿意相信我的“自然教育法”。估计这是受老毛“人定胜天”的影响,不愿意服从“自然规律”,总以为自己是“例外”,采用同样的方法,别人家实现不了的目标,自己家就一定行。或者说中国人太好赌了?自己的孩子也敢来拿来“玩玩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