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作文”是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秘密武器”

儿童资源网

“不学作文”是获得良好写作能力的“秘密武器”

  三:为什么过早认字读书,会妨碍儿童智力发展?

  回过头来再说:为什么过早学认字写字,反而不会读书?为什么早早就进“作文屋”培训写作文,反而一辈子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

  这就是一个很深的教育哲学问题了,也是千年来最受关注的哲学认识论问题。

  简单地说:人类的语言相对于“全方位感知和交流能力”来说,本身就是一项很有局限的交流学习手段。它所能够传递的世界真实状况的信息极为有限,连1%都不到。关于这一点以后有机会再谈。

  语言能够表达的人类的感受,也最多有10%。你会经常发现自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百感交集”等等,不是因为你没有感受,而是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果你只会用语言来“感受世界”,绝对变成一个干巴巴的,线条很粗,情感反应很简单的人。

  相对于“语言”来说,“书面文字”就是更有局限性的交流学习方式。脱离了语言环境的文字,传达的信息只有语言的10%不到。这一点各位应该很容易感知出来:同样的语言,不同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的对象说话,差异很大,甚至含义完全相反。同样一句“大坏蛋”,配上语言环境后,可能是敌对的情绪,也可能是温柔的情话。但是书面文字上你可看不出来这些。所以,有些重要的事情,各位显然不愿意用打电话的方式来交流,更不愿意用信件来交流,而选择见面谈。因为不见面的语言,表达的难度虽然比较高,但是准确度,可靠性越来越低。显然脱离了语言环境的传播信息含量自然很少。

  相反,如果全面发展思维和孩子全方位感受的能力,反过来也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语言就像是海面上的冰山,你看不见的基础,也就是冰山最大的部分90%是藏在水下面。想通过在上面人造培训冰块来扩大冰山的“壮观”程度是很愚痴的表现,只有通过进入能够制造出“冰”的环境,同步增大看不见部分的冰山,才有可能出现“壮观”的冰山景象。

  所以,简单的推理你就知道:如果局限在以“文字”为基础的学习,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仅仅开发了人类学习潜力的千分之一,这比冰山表面的比例更低。因此过早地让孩子进入书面语言的学习,或者把孩子的学习简单地局限于书面书本学习,是最低效率的学习手段,毫无疑问剥夺了孩子99.9%的发展空间。这种孩子不变呆才是怪事。

  最要命的事情是:这种孩子将来长大后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心理调节能力都很差。甚至有些孩子体质都很差,往往显得很脆弱和敏感,单薄。

  不幸的是: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点。中国所谓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且用非常书面化的方式来学习,没有人去注意“看不见的部分”。这是完全违背基本教育原则的。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说“知识原来不能改变命运”,其实说错了,她根本没有知识,只有一点可怜的书本知识,还不会使用。至死不悟,当然“命运不幸”了,希望各位家长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书本知识是最不重要的教育手段。思维教育和价值观教育才最重要,面向生活、面向自然和真实世界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有了书本知识,不见得就能拥有思维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但是拥有良好思维方式和良好价值教育的人,一定可以轻松拥有任何他想要拥有的知识,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学到。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可以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知识,他轻易可以成为任何专业的专家----只要他愿意。

  上面这种思维和现实的问题,中国古人早就有注意,说过“言不尽意论”,还有很多教育家思想家,都讨论过“名实论”,就是探讨这种人类意识与真实世界的关系,要大家不要被名相所骗。要点就是:

  第一:书不尽言------书面文字无法充分表达语言所能传达的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