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言不尽意------语言不能准确表达人类的意识。
第三:意识又不能完全表达我们人类对世界的感受(心理学的选择性接受信息模式)
第四:我们对世界的感受与世界本身的状态又有很大的差距。
第五:名不副实----我们对世界的描绘和认知概念,永远无法与世界本身合一。
因此,看了上面的思维层次,理论上就知道,人类要想通过“语言”这种工具来完全认识世界是愚蠢可笑的妄想,更别提用“文字”了。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而且,还是一种很不好用的,缺陷很大,很容易造成误解的交流工具(【与神对话】中的评价)。庄子早就说,要“得意而忘言”,就像如果你的目的是要抓鱼吃,得到鱼后自然要把捕鱼的工具丢掉,不会连工具一起吃下去。他的这种理解,来自于【老子】的智慧。另外,一部【金刚经】,全部说的就是要破除名相,才可得到大智慧,才能知道更深的宇宙真理,不过恐怕也没几个人看懂。估计中国人只是把【金刚经】请来家里驱鬼镇邪了,不会相信它真的是讲最高智慧的(金刚经原文含义就是指至高无上,能断一切愚痴的智慧法)。现在很多学者读不懂【老子】,读不懂【金刚经】,主要就是被“文字”给障碍了。
后来的中国禅宗发展更完善,专门有一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特殊教学法,就是要破除文字概念对于人类思维的限制。【五灯会元】【传灯录】等等就记录了这些教学法,往往一个公案就要花数年时间揣摩,有一天才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是自己用语言还是表达不出来,或者是完全可以用别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这才证明你真“懂了”。老师会换个词,甚至用完全相反的词,来考你相同的问题,看你如何回答,就是怕你用语言蒙混过关。只会用文字来混的禅师,会被讥为“野狐禅”----动物级别的禅师(也可以理解因为执着于文字,太笨了,智慧不开,下辈子要去当动物)。
当然,除了上面的公案教育模式外,中国的古人还有其他各种能够更准确更完善地理解世界和学习交流的方法,一向行之有效。由于这里涉及更深入的潜意识和多元思维学习法,我就不多说了,因为很难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自我提高方式,我们学堂的教学中会有一些运用。
了解上面这个教育哲学理论后,你就知道,想要用读圣人书的办法来培养圣人,在理论上是很无知的表现。所以我一直对“经典诵读”能够达到的教育效果报严重怀疑的态度:死记硬背四书五经,就能成为大人才?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吗?我只是认为读这些书,应该比小学语文课本要好一些,但是不认为这是能够培养真正人才的方法。这只是已经死去的古人一点残余的智慧,别把它捧太高了(这也是庄子说的)。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手段,应该是全方位的。这一点,婴儿做得最好,他具有最开放的学习系统。只要你想一想,孩子来到世间短短几年,他们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无论多难的一门语言,而且学会了良好控制自己的身体(你只要想到机器人行走的软件控制,至今仍然是一大科学难关,就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学会了与人互动,情感敲诈,学会观察和控制大人的各种手段等等高难度的心理学等等,这些内容如果要求大人们去学,远远不如儿童吧?实际上对于人的面部表情表达的心理,大人们已经退化了,都很迟钝,孩子们很快就能知道。
孩子对外界人和物的感觉能力都远远超过成年人,语言学习能力成人同样远远不如儿童,我们为什么偏偏要让孩子用我们大人的笨办法来“学习”呢?
这就是老子说的,要大家回到“如婴儿乎”这种理想,就是成人感知世界的最佳境界。因为大人们已经失去了“全方位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只会很笨而低效的学习模式。如果大人们把自己学习的方式来要求孩子,让孩子过早地进入“限制型交流体系”中,反而障碍了儿童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