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猫爸》只是冰山一角,现实比剧残酷

儿童资源网

《虎妈猫爸》只是冰山一角,现实比剧残酷

  父母与孩子之间冲突的根源也是于学习有关。问卷数据显示,有68%的家长会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大骂孩子,其中有1/5的家长总是出现这种行为。在当前教育的压迫下,亲子关系被破坏,甚至导致中国家庭遭遇“丧子之痛”,成为“失独家庭”。2012年7月,N市29中一名高一学生因成绩下滑被母亲责备几句就跳河了。2012年10月,N市13中两名学生自杀……

  教育也是一场战争,拼爹拼妈拼孩子的战争,尽管没有硝烟,但更加残酷。压迫性的教育规则已经制定,家长们决定适应“压迫”,并压迫孩子,引导孩子同样适应“压迫”。

  家庭压迫孩子:无论“虎狼”还是“猫羊”

  都陷入“爱和恐惧”的困境。

  家和恐惧撕扯着中国家长的心灵,仿佛“善恶之争”,又如“灵肉相搅”,选择适应体制的家长们只能困惑、迷惘、焦虑、纠结。

  无论家长是“虎狼”还是“猫羊”,我们都不难看出其中“爱和恐惧”的困境。

  “爱和恐惧”成为中国家长心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正如《新民周刊》中《少年中国安在?!》一文开篇所言:

  一群无比痛恨应试教育的父母,唯恐通不过没天理的考试;

  一群无比钟爱自己孩子的家长,整天琢磨着怎样虐待孩子。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当下的中国——人人痛斥这体制的不公、名校的黑暗、教育的乖张、课本的老朽、师资的不公,、“特长”的猫腻、拼爹的无耻……

  但只要一个声音高叫着,进来吧,给你名额!立马就有无数膝盖放弃围观,放弃抗议,跪倒在矜持的校门前。

  当中国父母选择适应应试教育体制时,代价是高昂的。因为孩子的命运犹如黯黑之海上的孤舟,孩子奋力划桨,父母掌舵,分数是唯一的领航灯,没有一位父母能预知海上风暴,能保证领航灯长明,能确保孩子听从指令……不可控因素让选择适应现行教育体制的家长们焦虑、紧张,中国家长无可避免地患上了“教育恐慌症”。

  在恐慌之中,中国家长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他们不敢放松对孩子的控制,他们为“爱”放弃自我,又在“恐惧”中对孩子进行剥夺……

  别人家的孩子

  一位家长说:

  在我看来,我朋友的女儿很完美了,五年级,学习成绩在年级数一数二,钢琴十级了,主持节目落落大方,待人接物也很有礼貌。有一天,朋友来我家玩,看到我家孩子得了个全国美术奖,心里不平衡了,回去就开始骂孩子。

  没有哪一个时代的家长这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没有哪一个时代,几乎所有家长都开始对孩子有那么高的期待,教育的投入已盛世空前,在高期待下,孩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一位妈妈说:

  平时他考试时很紧张,等待考试结果的时候更加紧张。孩子语文考试少一个标点我都很在意,数学考试分数低于95分,我就有点慌,英语低于98分,我就开始担心。自从他上学后,我没过一天舒坦的日子。平时总是很关注同龄的孩子,看看我的孩子哪一方面还有欠缺,我要让他做到最好,但实际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中国,最凶猛的动物不是老虎、狮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淡定时,“别人家的孩子”是榜样,言语包裹着温情脉脉的外表,而潜台词是“你有弱点,需要改正”;家长焦虑时, “别人的孩子”就是自己孩子被合理大骂的理由:“你看看别人的孩子,你怎么会这样……”

  一位初一的孩子说:

  昨天开完家长会,今天我们数学老师很得意地说:“我不错吧,我一个同学都没有批评,都是表扬。你们回去挨打挨骂这次和我没有关系吧。”结果我们班一女生大叫:“就怪你,我被骂了,从7点一直到9点。你为什么只表扬我两次,却表扬XXX三次呢?我俩爸妈是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