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中国儿童资源网

2007年高考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作文试题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经历,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注意题目中的“地”字。②不得抄袭。

  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的影响,湖南省往年的考题往往蕴涵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遗憾的是,题目虽好,考生却无法悟到精髓。“诗意地生活”这一题目则是洗尽铅华,令人耳目一新。从新浪网对全国各省市作文题的调查情况来看,此题的“题目质量”与“创新程度”均明显高于湖南往年的作文题;“写作难度”则与2006年考题“谈意气”较为接近,57%的考生认为写作难度较大。这也说明,要让精彩的题目变为漂亮的文章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专家们认为,这道考题要写出好文章,得做好三项工作:

  两大审题误区。“诗意地生活”是对民生福祉与和谐环境的一种高度向往。写作时,如果审题不细,容易出现两种误解。一是误以为“诗意地生活”便是浪漫的生活,是与诗歌或诗人有关的生活,考题显然不是培养简单的诗情画意,也不是动员大家去幻想生活,而是要求我们以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二是忽视“诗意地生活”与“诗意的生活”的区别。两个词组,前者强调应该如何去让生活变得富有诗意,后者重在描述或赞美某一种诗意的生活。忽视了这一提示,文章容易偏离主题。

  二是挖掘诗意的思想内涵。湖南省高考作文一直是限制文体的(要求用议论文或记叙文写作),据统计,今年大概有60%的考生是用议论文写作的。要写好议论文,首先就得学会挖掘考题的思想内涵。应该说,诗意生活的前提应该是智慧之树的蓬勃,是心灵清泉的喷涌,是修养之花的绽放。它是一种对外界压力的缓解,一种对不良心态的中和,一种对自我生命的超越。如果能够实现自我调适,也许在凄风苦雨中你会想到日后将会出现的明朗晴空,在失落彷徨时你会想到前方终会前程似锦。有了这样深刻、乐观而积极的理解,创造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和社会也许会成为现实。

  三是开拓构思的角度。考题虽然明确要求结合自身经历,但并不是要求全部写自我经历的事。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思:一是将视角转向艺术。可以将目光放到美术、音乐、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说诗意地生活就是“溪头卧剥莲蓬”的惬意,是“误入藕花深处”的痴迷,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妩媚。将这些精彩材料与心灵进行交融与碰撞,诗意的清泉自然会从字里行间汩汩而出。二是将视角转向自然。说天空存在着诗意,它在狂风暴雨之后必然画出彩虹;写大地存在诗意,它在霜雪消融的春天红花满山。继而由景及人,写出自然万物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及营造的诗意生活。三是将视角转向历史。如大词人

  苏轼,他一生屡遭贬谪,却乐观豁达。心情好时,便是“春山磔磔鸟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被贬之后,也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满分佳作

  诗意地生活

  湖南考生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上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足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次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束缚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名师点评】

  没有震烁古今的经典素材,没有精彩绝伦的惊人妙句,从平实琐屑的生活画面中,考生挖掘出了诗意的情感内涵,其洒脱率真的个性,让字里行间散发着幽幽的自然芬芳。文章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匠心独运开篇新,用柏拉图的理性名言作题记,切题迅速,幽默横生,有下笔引人之效;三位名人的三句精彩诗词,犹如初展之春色,为全文设置了诗意的背景,令人一见钟情。二是紧扣现实巧开掘,文章没有停留于对古人生活的回忆与赞美上,而是用一句“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拷问读者,继而用“手捧辞书”“水湿衣襟”“博客传情”三个诗意的画面进行诠释,于是“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便水到渠成了。


相关资源
SQL Error:
  •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范文:追寻与珍惜
  • 高考作文2017年预测:家国情怀源于家族情怀
  •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900字:追求因高雅而辉煌
  • 高考作文预测2017年:精神财富不可缺
  • 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预测:铭记文化
  • 2017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美丽生活不可欺
  • 2017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真心的尊重
  • 2017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素质都去哪儿啦
  • 2017年高考作文预测:用真相教育最有力
  • 2016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落后与退步
  • 2016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语文,祖国的灵魂
  • 2016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赏析:阅读的三重境界
  • 2016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全国
  • 2016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 一种人生(
  • 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进步与退步(全国卷
  • 2016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
  • 2016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巴掌之吻 教育之痛(
  • 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唯分数论之殇(全国
  • 2016年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分数不是唯一标准(
  • 2016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致母亲的一封信(全国
  • 2015年广东高考高分作文:带您去看花海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小巷面条香
  •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给自己写一首成长的歌
  • 2015新课标II满分作文:潜心于学术,造福于未来
  •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满分作文:成就自我风采
  • 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
  • 2015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敢问路在何方
  • 2015天津高考满分作文:青春范儿
  • 201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丝瓜与肉豆,形式与内涵
  • 2015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
  • 2015高考新课标II卷满分作文:越平凡、越有风
  • 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
  • 2015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
  • 201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留一颗心看别人
  • 2014高考满分作文:少年,关掉你的手机
  •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伸出手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