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译序

儿童资源网

格列佛游记-译序


    这里还必须提到一件事,那就是斯威夫特的恋爱.恋爱几乎对每一位艺术家都是重要的,有些艺术家甚至为了恋爱可以放弃艺术.所以,不难想象斯威夫特被一个他追求的女子拒绝之后,心情有多么痛苦.一六九六年,斯威夫特在贝尔法斯特附近那个不知名的教区碰到了简.韦利恩,斯威夫特叫她作瓦丽娜.年轻的牧师向瓦丽娜求爱,但遭到回绝.接下来的四年,两人之间只有书信来往.最后瓦丽娜成了追求者,可斯威夫特在一封信中以几乎是残酷的傲气反过来拒绝了那位他曾经想与之结婚的姑娘.有评论家认为,是瓦丽娜最初的拒绝深深地伤害了斯威夫特的心,这种心灵的创伤使他后来总是设法避开女人.他永远也没有从这一创伤中真正摆脱出来.
    但是,斯威夫特受伤的心在穆尔庄园得到了抚慰,不是坦普尔,不是坦普尔太太,而是坦普尔妹妹的一个佣人的女儿埃丝特.约翰逊,这就是和斯威夫特保持了一辈子亲密关系的他的"斯特拉".斯威夫特进穆尔庄园时,斯特拉只有八岁,十年后他离开庄园,斯特拉已长成一个十八岁的姑娘,求爱就从那时正式开始.然而他们的关系很有些不同寻常.他们确实彼此相亲相爱,斯特拉成为斯威夫特不少诗歌.书信的灵感的源泉.实际上其中的许多就是写给斯特拉本人的,最有名的莫过于《致斯特拉日记》,斯威夫特用一种秘密的儿童的语言,详尽生动地叙述了一七一○至一七一三年间他在伦敦的日常生活;那时他正处于政治活动的颠峰,与托利党的大臣们过往甚密.一七○○年,斯特拉甚至搬到爱尔兰,在离斯威夫特很近的地方住下.他们之间可能有过某种"形式上的婚姻",但这也只是传说.到底有没有结婚?如果没有,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到今天仍是一个谜.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斯特拉是斯威夫特一生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们之间那种亲密的关系一直保持到一七二八年斯特拉告别人世时为止.
    一七○八年,另一个年龄只有斯威夫特一半大的女子瓦尼莎也曾闯进讽刺作家的生活,可那是以悲剧而告终的.瓦尼莎深深地爱着斯威夫特,但她受不了自己所爱的人还有另一个女人,她抑制不住对斯特拉的嫉妒.斯威夫特也常常困于两个女人的爱.他想忠于爱情,可爱情是自私的,两个女人的爱对他来说成了一种不幸.斯威夫特因为瓦尼莎对斯特拉的妒嫉,终于在一七二三年彻底中断了与她的关系,瓦尼莎休克而死.
    离开穆尔庄园后,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继续做他的牧师.可是为了教会事务他得常常往伦敦跑,这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政治活动中去.斯威夫特在后半生写了无数的政治小册子,并因此获得了相当的声誉.一时间,他早期的那些诗歌.散文以及讽刺杰作,在人们的眼中倒仿佛成了他的副产品.事实上,斯威夫特自己从头起就没有打算做一名讽刺作家,那不是他的追求.他虽然以讽刺作家名垂青史,可终其一生,他主要还是一名牧师,一位政治撰稿人,一个才子.他当然一生都在为他人服务.首先是为辉格党出力;尽管他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护过辉格党,可他还是为这个党写了十二年的政治宣传小册子.后来哈里内阁上台,他又做了托利党的撰稿人,不过他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作为牧师,他所得到的地位未免太微不足道了,来得也太迟了些.他最后被授予圣派特立克教堂教长一职,似乎与他所付出的一切劳动相称,可圣派特立克教堂在远离政治及宗教活动中心的爱尔兰,斯威夫特自己领了这一职,倒感觉像遭了流放一样.所以,在以罗伯特.哈里为首的托利党倒台之后,斯威夫特干脆全心全意地坚决站到自己的家乡爱尔兰的一边,为它的早日独立和自由摇旗呐喊了.他猛烈地攻击英国的统治阶级,同时也毫不留情地痛骂爱尔兰政府对英国的屈从.他成了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伟大的战士,他是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可是,不论是爱还是憎,这时的斯威夫特都是以前所未有的狂暴形式来表现的.他虽然一时间名闻遐迩,可只有他自己内心最清楚,一个个美好希望的破灭带给他的是什么样的痛苦.他很失望,虽然他还在呐喊.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甚至一步步走到了绝望的边缘.他经历了一切,也看透了一切,于是,他写了《格列佛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