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卷七

儿童资源网

政治学-卷七


    以上分析说明,一个立法家,对于既赋有理智又赋有精神的那种人民,不难引导他们达成善业.某些人认为卫国之士应有这样的态度:对于相识者须表示友爱,对于不相识者则都以暴戾相待......这是一种热忱的态度.热忱,在我们的灵魂中,正是爱情和友谊发生的机能;我们要是被素所友好者或朋辈轻侮,则比被陌路的人们所亵渎,在精神上感觉到更为激荡,这可证明爱憎为精神的现象.所以,阿基洛沽在埋怨他的友人时,向自己的精神作低沉的控诉:
    "你竟然在你自己友好的家中受到创伤."
    灵魂的这种机能不仅仅舒展爱情和友谊,我们所有任何作为的能力,任何自由的情绪,没有不是由此发源的.精神这事物总是向外发展而且不可屈服.但是,所说人们对于不相识者应该以暴戾相待,殊非良好的教训.人们对于谁都不应该摆出暴戾的态度;其实,凡胸襟豁达.神志高爽的人,其性情必不致流于残暴......不过,对于罪行和恶人自当另眼相看.至于罪恶,象上面曾说过,他们如对自己素来熟识的人们犯了罪恶,其引起的反感也将更加强烈.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人们在碰到这样的事情时,除了实际的损害以外,还痛感有忘恩负义的隐恨.
    "兄弟相争,其为悖戾更严重",

    章是我们一位诗人的话;另位诗人也曾说过,
    "爱之过深者,及其生憎,
    则恨也愈深."

    章些就是我们对一个理想城邦的必要基础所得出的结论,关于公民团体人数的多少及其所应秉赋的品质和国境的大小及其土壤所应有的性状,都已作了概括的叙述.这些理论上的设想无需像实际的事物那样要求某种程度的精详.

    章八
    如其它自然组合物,社会体系所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不同于该体系所由组成的各部分,我们不能把一个城邦或任何成为一个整体的社团所必不可少的各种条件,都误认为城邦或者这类社团的各个部分.
    一个完成整体的所谓社团必定有某些事物对于所有参加社团之内的各分子都是相通的,也是相同的.它们对于这些事物的分配可以在数量上是相等的或者是不相等的.这种事物或是一种,也可以是许多种,例如粮食,或土地,或类似的任何其它东西.目前就手段和目的而论,虽各种手段正所以达成目的,而为了目的则应用各种手段,两者之间虽互相关涉而并无共通的东西.例如应用建筑工具来建筑房屋的工人及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工人和房屋之间没有什么东西是共通的,建筑工人的技术只是手段而房屋则为目的.由此可知,如果说城邦需用财产,财产却并不能算作城邦的一部分.所谓财产,确实〔包括无生命的东西,〕也包括若干有生命的东西.但〔其它两件事也是确实的:〕城邦只是同等的人们间的社会组织;城邦的目的是人类所可能达到的最优良生活.最优良的善德就是幸福,幸福是善德的实现,也是善德的极致.但是这在生活实践之中,并非人人都可获得;有些人达到了充分的幸福,另些人或仅参加优良生活的一小部分或竟然完全无分.这样,其后果是显然的.由于人们不同的德性,产生不同种类的城邦,建立若干相异的政体.由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追求各自的幸福,于是不同的人民便创立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不同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