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卷七

儿童资源网

政治学-卷七


    执掌这些权力的人们也应是有财产的人们.我们这个城邦中的公民必须家有财产,这个城邦只有他们才能成为公民.工匠阶级以及其它不能"制造"善行的阶级都不能列入这个城邦的名籍中.按照理想城邦的原则,显然会导致这样的结论:幸福基于善德,在一个城邦的诸分子中,倘使只有一部分具备善德,就不能称为幸福之邦,必须全体公民全都快乐的城邦才能达到真正幸福的境地.考虑到田畴的劳作应该归属于奴隶或非希腊种姓的农奴,我们认为产权确实应该归于公民.
    我们上面所列举能担任城邦要务的六个类别,其中只有祭司这一类别(阶级)还待说明.这类职司的规格颇为明显,农工阶级都不得受任神职.照我们才讲过的计划,公民应分为两组......少壮的军事组和老年的议事组.这种虔敬的职司就应由高年组中老迈的人们来担任,他们年近迟暮,倦于津梁,恰好在这里觅得了安息并寄托其后世的思念.现在,我们对构成城邦的各个部分及其必需的条件,论述已经很周详.农民.工匠与一般佣工都为城邦赖以生存的条件;至于其组成部分则包含武装部队以及议事和听断的团体.这些都是独立的要务,但是其间分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终身专任一业,有些人因为年龄增高而转换其它职司.

    章十
    邦国应区别为若干阶级而战斗阶级要同农作阶级划分开来,这种政治理论并不新奇也不能说是近代的发明.时至今日埃及仍然存在着阶级区别,克里特亦然:据说在埃及,这种习俗创始于色苏斯特里的法制,而在克里特则创始于米诺斯王时代.会餐制度也早已流行于古代,在克里特,就始见于米诺斯王在位的时期;但如追溯得更远些,则南意大利又先于克里特.这些地区的史家记载,奥诺羯利亚曾经有一位名叫"意大卢"的王,奥诺羯利亚人后来就随这位国王的名字而改称为"意大利人",且那个在斯居勒季和拉梅托两海湾间......由海滨一湾走到另一湾,只有半天里程......这一线以南,欧罗巴洲伸出的长岬,也因此而取名为"意大利"了.据这种记载,意大卢引导奥诺羯利亚这个游牧民族,转变成为务农的人户,他创制了若干法律,另外又建立了世上最早的公共食堂.那个会餐制度及他所订的法律的某些部分迄今仍流传于他的某些族裔之中.上述这一界线的西北,直到替里尼亚,住居着奥布人,即古代所称渥逊尼人,现在这个旧名仍然沿用于当地;其东北,向耶比季亚和爱奥尼亚海湾,在西里底斯地区,住居着裔出奥诺羯利亚族的琼尼人.这样一来,会餐制度是肇端于南意大利的.上述的另一制度,即阶级制度,则起源于埃及:色苏斯特里的王于埃及,要比米诺斯的王于克里特早很多.我们尽可相信其它许多制度也大部分是这样的.人类在历史过程中自有许多机会......实际上可说是无定数的机会......一再创始各种制度.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设想,"需要"本身就是各种迫切的发明的老师:而人类社会既因这些发明具备了日常生活的基础,跟着也自然会继续努力创造许多事物来装点生活,令它臻于优雅.这个一般原则,我们认为对于政治制度以及其它各个方面应该一律适用.埃及的历史往往证明了一切政治制度的源远流长.世人全知道埃及人为最古老的民族;自远古迄今,他们世世代代保持其法制和政体.我们应该取鉴于古人已经做过而且表白于后世的一切事物或典章,由此用心探寻前贤所尚未想到或施行的各端,庶几可弥补他们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