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卷五

儿童资源网

政治学-卷五


    各种政体也可能因邦内诸职司之一或其它部分的荣誉或权力的增涨而倾向于寡头.或平民.或共和制度.举例说,雅典在波斯战争中,元老院卓著勋绩,他们把持国政〔这就渐趋于寡头政治〕.随后时易势迁,大多数征自平民的海军获胜于萨拉米斯之役,奠定了雅典的海上霸权,这些有功的平民加强了民主的力量.阿尔咯斯的贵要阶级在曼底涅亚之役对拉栖第蒙军作战时尤为英勇,他们就凭这次胜利,归国后压抑了平民政体.相反,在叙拉古抗御雅典入侵的战争中,其胜利依赖于平民的武力,平民派由是便进而转变当时的共和政体为平民政体.在卡尔基,平民群众和贵要阶级联合起来,驱除了僭主福克淑斯,凭借这次斗争中的功劳,平民派在新政体中大为得势.在安布拉基亚的一次政变中,情形也相类似,平民们参加了一个阴谋集团反对僭主伯利安德的暴动,于是把旧政体改变为民主形式.历史的陈迹证明了一个通理,我们应记住这样的一个教训:任何个人或团体......或为个人,或为执政机构,或为一部族,或为邦内任何一个部分......凡能够与人争攘而树立其政治权力者,也会引起后人的争攘;由内讧而身居高位者可由两方面招致内讧,或是别人嫉妒他的荣利,或是自己贪得无厌,总想揽取更高的权力,于是就又隐伏着祸乱的危机.
    一般被公认为敌对势力的富户和平民两部分,假如在一个城邦中势力均衡而完全没有或仅有为数很少的中产阶级处于其间,为之缓冲,革命也是可以爆发的;如果两方都明知各自的力量不足以抗衡,软弱的一方就必然收手而不敢贸然与较强的一方争胜.因此才德优异的人们通常都是不肯妄动;他们总是为数稀少,和平民的众多相较量肯定是会输的.
    一般而言,内讧和一切政变的起源和因缘就是这些.革命的成功不外乎两途,或由武力或以诈欺.武力有时用于革命的开始,也有在已经发动了斗争以后,方才诉之于武力.诈欺也是可在革命进行的两个不同时期运用.有时,事变才开端,就进行诈欺.于是,大家同意革新制度,而权力落入了改革派的手中,他们一旦掌握了实权,就不顾所有反对派的揭发和抗议,尽力抓紧机构而控制局势.雅典的"四百人"专政就是这样的:他们先迷惑群众,保证〔波斯〕王会供给军费,使他们同拉栖第蒙作战,群众既然已受骗,他们就力图永久维持所树立的体系.可是,有时在用诈欺骗得了民众的信任后,也可继续行使另一个诈欺,一次又一次地迷惑国人,从而保全了所改革的政体.概括起来所有政变的原因就是这些.

    $$$$章五
    现在我们应分别研究各种不同的政体,以上述这些原理为根据,逐一考察每一类政体所经历的实际情况.

    卷平民政体而言,政变都起因于群众领袖的放肆.他们有时是个别的指摘或诬控富户,迫使富人们联合起来......人们遭遇共同的危难,虽然原是仇敌,也会联合起来的......;有时则鼓动群众攻击整个财富阶级.这里可举出好多事例来说明他们这两种引发内讧的方式.在科斯岛,平民中产生了一些不好的群众领袖,逼得贵要阶级最终联合起来,倾覆了平民政体.在罗得岛,也曾经有过同样的事情,在那里,群众领袖们已倡议而且通过了〔公民大会和公众法庭的〕出席津贴制度,继而〔为筹措这笔公费〕就克扣了应付给船舶长老的造船款项;船舶长老们被造船厂主的诉讼所煽动,大家联合起来推翻了平民政权.〔在滂都海边的〕赫拉克里亚这个殖民城市建立不久,它的平民政体就毁于群众领袖的不公道行为.他们用非法手段驱逐著名人物;但是流亡在外的著名人物集结起来,回到本邦,他们就推翻了平民政权.〔在希腊本邦的〕梅加拉〔即拓殖赫拉克里亚的母邦〕的平民政体也是由于相似的情况堕毁的.群众领袖们急不暇择地找一些借口,把若干著名人物驱逐出本邦,以便没收他们的财产,结果,流亡分子日益增多,终至结队还乡,力战而击败平民军队,另组了寡头政体.库梅的平民政体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它是被司拉绪马沽所推翻的.其它希腊城邦的政变也大都有这样的性质;平民领袖们为了讨好群众,不惜加害著名人物,以重课和捐献督责他们,使他们倾家荡产,沦为贫户,或诬告富有之家于法庭,以便没收他们的资财;这样,最后导致逼迫贵要阶级结合成为反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