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卷五

儿童资源网

政治学-卷五


    〈在寡头政体中,正如前面所说,平民起哄的依据是他们确实属于平等的公民而受到了不公道的待遇,没得到平等的政治权利.在平民政体中,贵要阶级发难的根据是他们虽较优胜而仅仅得到跟一般人相等的权利,这在他们看来就违反了正义.〉
    又如,国境的错杂也可成为邦内不和与互斗的根源,有些城邦的土地就天然畸零而不合于政治上的统一.比如在克拉左美奈,〔大陆上〕丘特罗城区的居民,经常和岛上的居民争吵;科洛封和它的海港诺底翁岬的居民间也有类似的不睦.又如,在雅典也有类似的纷歧:拜里厄斯港口居民总比雅典城区居民具有更强的民主倾向.试以战场为比拟,那里如果有一条沟渠,即使是很狭浅的,一个联队的士兵渡过时,也会失去整齐的原有队形.人间的种种差别,形成各式各样的阻隔.最深阔的沟渠是善恶之间的道德差别,其次为财富和贫穷之差别;其它的相异又造成其它或阔或狭或深或浅的阻隔.至于这里所涉及的地形上的阻隔实际上却是人间种种阻隔中一个最浅的阻隔而已.

    $$$$章四
    内讧虽然起于琐细的动机,事情却总是乘势扩大的.细节牵涉到执政人员者,更容易因轻微的风波而酿成严重的结果.叙拉古古代曾轻有这样一件事,两个服务于行政机构的青年因爱情而互相仇视,终于导致了一场政变.两个青年中的一个,在他的同事出门远行时,诱骗了他的腻友:那个受了欺侮的青年,不胜愤怒,就诱惑他的妻子作为报复.两人因此各各集结对他同情的职官和公民互相攻击,终至整个公民团体分成了两互不相容的党派.这故事,为政者都该引为鉴诫,凡身处一邦领导地位,其言行影响各个方面的人们,应该在这些争哄和寻仇萌芽的时候尤其谨慎,预为弥缝.错误在于开始,所以谚语说"善始者已经完成了事情的一半",开头小小一点过错就抵得上其后种种的大错.一般说来,著名人物间的失和,其后果常牵连到全邦.赫斯希亚在波斯战争后的政情可作为例证.兄弟二人由于遗产分配,发生争执,其一贫困,控诉另一人隐瞒父亲的窖藏及家产的确数,得到平民群众的同情;另一人既然富饶,也获得了有产者们的援助.〔于是,一家的阋墙竟然变成全国的斗争.〕在德尔斐,那里相持甚久的内讧,追溯它的起因,实在出于一件婚姻纠葛.新郎在迎娶之夕,在女方家中偶见一个不吉的征兆,便匆忙地脱身而逃,丢下了新妇;女家的亲戚们以此为奇辱,合谋报复,他们伺候新郎于神庙,到他来献祭时,就将一些祭器混入他的献礼内,扬言他盗窃圣物,当场杀死了他.类似地,在米提利尼,为了争娶一富室的嗣女,引起了邦内不绝的骚乱,直到雅典侵入,巴契斯攻占了这个城市方才肯罢休.那里豪富诸家中,有名帖谟芳尼的,遗有二女.另一富室名德克珊德的,他的儿子依律可配帖谟芳尼家嗣女,提出了婚姻的请求.在请求无法如愿时,德克珊德煽起了暴乱,且由于他曾经做过雅典侨民的领事,还鼓动雅典人干涉本邦的内争〔终至造成了战祸〕.在福基斯,也有件嗣女婚姻的争执案,以墨那逊的父亲墨那西亚斯和奥诺马沽的父亲欧修克拉底为两方的讼主,这案件就是牵动了福基斯全邦人民的"神圣战争"的开端.爱庇丹诺有一次政治革命的起因也是出于婚姻案件.有人将女儿许配于另一人,郎家的父亲新任为执政,因事课罚了媳妇的父亲,后者被姻家所罚,认为是奇耻大辱,于是联络了不在城内公民名籍的人众〔起而颠覆当时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