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大伯的小屋(上)- 第14章-伊凡吉琳
他远远地看见黑奴们在田里干活;看见他们的村落,一列列的田舍在阳光下闪烁着,跟主人家富丽堂皇的大宅子和游乐场地相隔甚远;......这幅图画不断向前移动,他那颗可怜而愚蠢的心不禁想起了肯塔基州那个庄园和它那些枝叶成荫的大树......想起了主人家的大宅子和它宽敞凉爽的厅堂,还有大宅子附近那栋小木屋,门前长满了各种花卉和藤萝.那里,他仿佛看见跟他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们那些熟悉的面孔;他看见他忙忙碌碌的妻子,走来走去张罗着替他做晚饭;他听见他两个儿子游戏时愉快的笑声以及小娃娃在他膝头唧唧喳喳的声音;可是,陡然一下,这一切都消失了,他又只看见眼前一掠而过的庄园上的甘蔗林和藤萝树,耳朵里又只听见隆隆的机器声;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告诉他,那一段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处在这种境遇之下,一个人不是给自己的妻子.便是给自己的儿女去信;可是汤姆不会写信......对于他来说,邮政等于不存在;因此,他连一句亲切的话语或信号都无从传达,因而无法沟通这条别离的鸿沟.
他把《圣经》摊在棉花包上,细心而缓慢地用手指头一字一句地指着往下念去,想在里面寻找希望.这时,他念着念着,不禁潸然泪下,一滴滴的泪珠洒在《圣经》上.试问,这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汤姆晚年才开始识字,念起《圣经》来很缓慢.他一节一节地往下念去,感到非常吃力;好在他专心致志地念着的那本书,慢点念并没有坏处;......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象一颗颗金锭子似的,必须经常一颗颗地掂掂分量,才能体会它们珍贵无比的意义.他指着每一个字,轻轻地念着.我们来跟他念一会儿吧......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见《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第十四章第一.二节.
当年西塞罗(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2),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在埋葬他心爱的独生女儿时,也象可怜的汤姆那样,心里充满了真切的悲痛(他的悲痛恐怕不见得比汤姆的更深切,因为两者都是人罢了).但是西塞罗却没有机会停下,来细细咀嚼这些庄严而充满希望的话语,因而也不会盼望将来这种团圆的时刻;即使他有机会读到这些话,十之八九他也不会相信......他脑子里首先一定会疑窦丛生,反复考虑手稿是否可靠,翻译是否正确之类的问题.然而,对于可怜的汤姆来说,那本《圣经》就在他面前,正是他迫切需要的东西;显而易见是真实的.神圣的;因此,他那单纯的头脑里从来没有想过还可能存在什么疑问.它肯定是真实的;否则的话,他怎么活得下去啊?
汤姆那本《圣经》的空白处虽然没有学识渊博的注家的注解和指点,却也有汤姆自己发明的一些里程碑和指路标点缀着.这些记号对他的帮助比最渊博的注解还要大.往日里他惯常请主人家的孩子们(尤其是乔治倌倌)念《圣经》给他听.他们一边念,他就一边拿铅笔或钢笔把那些他认为最满意以及使他最感动的段落用醒目而有力的记号和一道道横线画出来.他那本《圣经》从头到尾都穿插着这类不同风格.花样繁多的记号;因此,他往往很快就可以找到他最喜爱的段落,用不着一段一段去现找;......它现在摊在汤姆面前,每一段都在他脑海中勾引起一幅故乡的图景,或是一件欢乐的往事.他觉得《圣经》是他在尘世间硕果仅存的东西,同时也是他来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