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大伯的小屋(上)- 译本序
除此之外,斯陀夫人还写过另一本反对奴隶制度的小说:《居雷德:大荒泽的故事》(1856);另外还写过几部表现新英格兰地区清教徒生活的小说,如《牧师求婚记》(1859)等,但其成就都不能与《汤姆大伯的小屋》相提并论.
斯陀夫人于一八九六年七月一日在哈特福德逝世.
三
美国贩卖黑奴的贸易远在十七世纪初叶,当她还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已开始,到一七七六年宣布脱离英国独立时,全国已有黑奴五十万人.由于美国南方盛产棉花,对黑奴的廉价劳动力需求很大;尤其是在一七九三年埃利.惠特尼(Eli Whitney)氏发明了轧棉机后,南方及西南一带产棉地区日益扩展,对黑奴劳动力的需求更是猛增不已.到一八六○年,全国黑奴人口已达到三百多万人;到南北战争前夕,已增加到四百万以上.
美国的奴隶制度,跟任何地方的奴隶制度一样,是一个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制度,它是一个有机而完整的结构,有不可胜数的寄生者靠它为生,靠它发家致富.有的从事贩运,从非洲通过绑架,或者以廉价工业品(酒.火器.棉制品.假首饰等)交换等方式弄到大批黑人,把他们用船运到美国(有些奴隶贩子也在国内各地倒卖黑奴);也有经营黑奴"堆栈"的,专管把黑奴养得油光水滑,供应黑奴市场;有的开设黑奴拍卖行,从中牟利;当然还有大量的奴隶主,把黑奴买去,残酷剥削其劳动力;棉花和其它庄园上还雇有一大批人当监工和打手,专门管束黑奴;黑奴逃跑了,还有专门从事追捕行业的人;奴隶主觉得黑奴不安分时,自己又怕有碍"斯文",不愿动手打,可以送到专门为他们效劳的"鞭笞站"去请那里的职业打手代劳,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见当时黑奴身上吸血虫之多.黑奴市场财源亨通,有不少大商贾从事这项贸易;利润之大,为其它行业所望尘莫及.当时美国的巴尔的摩.华盛顿.列奇蒙.诺福克.恰尔斯登.蒙高茂里.曼斐斯和新奥尔良等地,都是盛极一时的黑奴市场.
黑奴贩子和奴隶主都只顾自己发家致富,把黑奴当"商品",当牲畜,认为他们不象白人那样,有家庭观念,有天伦之情.强行拆散黑人骨肉的事比比皆是,黑奴市场上往往儿哭母号,妻离子散,令人不忍卒睹.卖给人家当家奴的黑人,有时遇上个好东家,日子稍稍好过一点;但一旦东家破产,或死亡,又得被拍卖出去.遇上个象雷格里一样的恶东家,到庄园上去当农奴,那就苦不可当,早晚血汗被榨干而死.
由于忍无可忍,被压迫的黑奴起而反抗,铤而走险的事时有所闻.反抗的形式多种多样:磨洋工.逃跑.绝食.破坏奴隶主产业.杀奴隶主.自杀等等.北卡罗来纳州有一个女黑奴从奴隶主家逃跑达十六次之多;一八○七年,南卡罗来纳州的恰尔斯登有两船黑奴绝食而死.但美国历史上,除了南北战争前夕,废奴派英雄约翰.勃朗领导的游击战中有少数黑人参加外,没有出现过大规模黑奴武装起义的事件.
四
十八世纪中叶,在法国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下,世界各国反对奴隶制度的运动风起云涌,英法等国纷纷成立反对奴隶制度的组织.在美国,反对奴隶制最早的要数基督教的魁克派(也称教友会),美国革命时期的开国元勋杰弗逊和富兰克林等都谴责过奴隶制度.十八世纪下半叶,美国马里兰州以北各州都先后废除了奴隶制,废奴运动浪潮在北方各州日益高涨.很多废奴派人十组成"地下铁道"("地下铁道"......即秘密交通网的意思.),暗中帮助南方的黑奴逃亡到北方各"自由州"或加拿大去,取得自由人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