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大伯的小屋(上)- 译本序

儿童资源网

汤姆大伯的小屋(上)- 译本序


    在人物塑造方面,女作家对于汤姆这个主要人物花的气力最大.据斯陀夫人在《〈汤姆大伯的小屋〉的解答》中说,这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有蓝本的.作者笔下的汤姆,忠厚诚实,由于笃信基督教,安于做奴隶的地位,对主人家忠心耿耿,干活勤奋卖力;但由于正义感强,不义的事,他决不干;而且能舍己为人,顾全大局,因此深受黑人尊重.作者通过几件重大事件,突出了汤姆的上述形象.第一件事便是前面提到的,谢尔贝决定把他卖掉抵债后,伊丽莎和他妻子克萝都劝他逃走;可是当他知道他逃走后,庄园上的全部黑奴和他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得被卖掉,他就拒绝逃走,宁愿自己一个人承当被卖的厄运,不过他还是鼓励伊丽莎走.第二件事是他在雷格里庄园上摘棉花时,看见那个苦命女人体弱无力,棉花摘得很少,肯定完不成定额而会受到鞭笞;这时,他就冒险把自己篮子里的棉花塞进她篮子里去;后来过秤时被发现了,雷格里本来就有意提拔汤姆当监工,于是就委派他鞭打那个女人.汤姆当面拒绝了他,说我的身子卖给了你,我愿意尽力为你干活;但我的灵魂却不属于你,欺压别人的事我不能干;结果遭到雷格里的毒打.第三件事是凯茜和爱弥琳设计逃走之初,曾邀汤姆一道走;汤姆一则正盼望家里人带钱来赎他,二则觉得自己的使命应该同庄园上其他的苦命黑奴在一起,诱导他们皈依上帝;因而又不肯同行,但还是鼓励凯茜和爱弥琳逃走.她们二人逃走后,雷格里明知他知道底细,逼他说出她们的去处,汤姆宁死不肯出卖难友,终于遭到雷格里致命的毒打,因而死于非命.汤姆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有宗教的烙印,使他安守本分,采取不抵抗主义;但他毕竟是个正直不阿的人,对邪恶宁死不屈;因此,在奴隶制度下,必然会落到这个下场.斯陀夫人真实地表现了这个人物,读来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第二个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是乔治.哈里斯.他英俊.聪明,年轻有为,渴望自由,富有反抗精神.这个人物描绘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乔治乔装西班牙贵公子逃亡的那个场景.乔治的机智勇敢.为争取自由无所畏惧的气概跃然纸上.尤其是他在旅店里对厂主威尔逊说的那席话,大义凛然,使好心而保守的威尔逊都不禁为之折服,从而鼓励.资助他去追求自由.但是刻划这个人物形象,在功力上较之描摩汤姆,显得略为逊色.原因是我们在小说中没有自始至终看到他发展的全貌.他的许多往事读者只是从追述中得知,乔治一家到达加拿大后的情形,也只是略述一过;至于乔治日后去法国留学以及学成之后立志去利比里亚为建设一个黑人祖国而奋斗的过程,则只是从他给友人的信中了解到;因此,这个人物给读者的印象就不免失于浮光掠影,不够完整了.
    此外,象饱经风霜的女黑奴凯茜,由于容貌姣好,受尽命运的播弄(对于女黑奴来说,生得美貌也是灾难的根源),她和一个白种青年相亲相爱,但由于种族歧视,不能正式结婚,后来遭到仇家暗算,姻缘被破坏,她的一对如花似玉的小儿女也被活生生拆散.卖掉;最后她落到雷格里的魔掌中,受尽蹂躏和屈辱.如今人老珠黄,又遭雷格里厌弃.她对雷格里和奴隶制度满腔怨恨,对人生感到绝望.后来看到雷格里又买了个年轻姑娘爱弥琳来做自己的替身,更对雷格里恨之入骨,对爱弥琳产生了母性的怜悯,不忍看她再走自己的道路,因而毅然奋起,利用雷格里迷信的特点,设计携带爱弥琳逃出了魔窟,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勇敢.又如潇洒不羁.玩世不恭的圣.克莱亚,早年年轻有为,颇有理想;后来因婚姻不如意,变得消沉颓废,生趣索然.这也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是个奴隶主,却也有正义感,反对奴隶制度,对家奴比较宽容.他答应给汤姆自由,可生性疏懒,一直因循拖拉,直到自己因劝架死于非命,汤姆的自由也就成了泡影.再如残暴成性的雷格里,年轻时落在黑船上,做尽坏事;老母劝他走正道,反而丧心病狂,一脚踢死亲娘;他经营棉花农庄后,吸尽黑奴血,榨干黑奴肉,虐杀黑奴无算;然而这样无恶不作的魔王,在奴隶制度下的美国,却逍遥法外,作威作福.又如海利这样唯利是图的黑奴贩子,贪婪无厌,心狠如刀,却偏要自欺欺人,把自己打扮成善心人,逢人吹嘘他的"人道主义".这几个人物在斯陀夫人笔下都显得栩栩如生,为小说生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