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四)-卷四-反抗-第二部

儿童资源网

约翰_克利斯朵夫(四)-卷四-反抗-第二部


    "是的,"克利斯朵夫回答的时候把头低了下去.
    "总而言之她是走了."
    "她临走跟你说些什么?"
    "啊!"丽丽.莱哈脱说,"真是不运气.我刚巧上科隆去了两天:回来的时候......太晚了!......"她打断了话头对老妈子这么说,因为她把柠檬拿来太晚了,来不及放在她的茶里.
    于是,她拿出真正的德国女子动不动把家庭琐事扯上大题目的脾气,文绉绉的补充了两句:
    "太晚了,人生遭遇,大多如此......"
    (可不知道她说的是柠檬还是那打断的故事.)
    随后她又接着说:"我回来发见她留给我一个字条,谢谢我帮忙她的地方.她说回巴黎去,可没留下地址."
    "从此她再没写信给你吗?"
    "没有."
    克利斯朵夫又看到那张凄凉的脸在黑夜中不见了;那双眼睛刚才只出现了一刹那,就象最后一次隔着车窗望着他的情形.
    法兰西这个谜重新在他心头浮起,更需要解决了.克利斯朵夫老是向莱哈脱太太问长问短,因为她自命为熟悉那个国家.她从来没到过法国,可是仍旧能告诉他许多事情.莱哈脱是很爱国的,虽然对法国并不比太太认识得更清楚,心里却充满着成见,看到丽丽对法国表示过分热心的时候,不免插几句保留的话;而她反更坚持她的主张,莫名其妙的克利斯朵夫又很有把握的替她打边鼓.
    对于他,丽丽.莱哈脱的藏书比她的回忆更有价值.她搜集了一小部分法语书:有的是学校里的教科书,有的是小说,有的是随便买来的剧本.克利斯朵夫既极想知道而又完全不知道法国的情形,所以一听到莱哈脱说他尽可以拿去看,就喜欢得象得了宝物似的.
    他先从几本文选,......几本旧的教科书入手,那是丽丽或莱哈脱从前上学用的.莱哈脱告诉他,要想在这个完全陌生的文学里头弄出一些头绪,就该先从这些书着手.克利斯朵夫素来尊重比他博学的人的意见,便恭恭敬敬的听了他的话,当晚就开始看了.他第一想把所有的宝物看一个大概.
    他先认识了一大批法国作家,从第一流到不入流的都有,尤其是不入流的占到绝大多数.他翻了翻诗歌,从拉辛,雨果,到尼凡诺阿,夏伐纳,一共有二十几家.克利斯朵夫在这座森林中迷失了,便改道走进散文的领域.于是又来了一大批知名与不知名的作家,例如皮伊松,梅里美,玛德.勃仑,伏尔泰,卢梭,米尔博,玛萨特等.在这些法国文选中,克利斯朵夫读到德意志帝国的开国宣言;又读到一个叫做弗雷特烈—公斯当.特.罗日蒙的作家描写德国人的文字,说:"德国人天生的宜于过精神生活,没有法国人那种轻佻而喧闹的快乐脾气.他们富有性灵,感情温婉而深刻,劳作不倦,遇事有恒.他们是世界上最有道德的民族,也是寿命最长的民族.作家人才辈出,美术天赋极高.别的民族常以生为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自豪,德国人却对于全人类都抱着一视同仁的热爱.而且以它位居中欧的地势来说,德国似乎就是人类的心和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