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三)-第三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一卷
"说到国王驾临,您知道昨天上午我侄儿巴赞同我开的愚蠢的玩笑吗?"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问档案保管员."他自己没来,而是派人来告诉我,瑞典王后想见我."
"啊!他就这样冷漠地派人来同您说一说就完了!这不是开玩笑嘛!"布洛克高声说,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而那位历史学家只是羞怯而庄重地稍微笑了笑.
"我大吃一惊,因为我刚从乡下回来不几天,想清静一下,我要求大家不要把我回来的消息告诉任何人.我心里纳闷,瑞典王后怎么会知道我在巴黎的,也不让我歇两天喘口气."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这番话使她的客人无不感到惊讶:瑞典王后想登门拜访,而女主人却认为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的确,如果说上午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还在同档案保管员查阅她回忆录的有关资料的话,那么现在她已不知不觉地试图用回忆录的结构和魔力来影响一个代表着她未来读者的一般听众了.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同一个真正高雅的沙龙是会有差别的.在高雅的沙龙里,不大可能出现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接待的那种庸俗女人,相反却能看见最终被勒鲁瓦夫人吸引过去的杰出的贵妇.但是,这种细微的差别在她的回忆录中却看不出来.作者没有把那些出身低微的朋友写进去,因为没有机会提到她们,却塞进了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贵宾,因为回忆录的篇幅有限,不能写进很多人.如果写进回忆录的人都是王公贵族和历史人物,那么读者就会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印象:某某沙龙是一个高雅的沙龙.按照勒鲁瓦夫人的评价,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是一个三流沙龙,为此,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深感痛苦.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勒鲁瓦夫人了,她这个评价也烟消云散.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这个昔日常有奥马尔公爵.布洛伊公爵.梯也尔.蒙达朗贝.迪邦卢殿下来访,今天又有瑞典王后光临的沙龙,会被丝毫没有改变价值观念的后代子孙誉为十九世纪光彩夺目的沙龙之一.从荷马和品达罗斯(品达罗斯(约前518—438),古希腊抒情诗人,以写合唱颂歌著称.)时代起,人类的子孙依然如故.在他们眼里,值得羡慕的地位是高贵的门第,皇亲国戚或准皇亲国戚,是国王.平民领袖和杰出人物的友谊.
然而,所有这些,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都沾点边,无论是她现在的沙龙,还是在回忆录中.她借助于回忆录,把她现在的沙龙延伸到过去,有些事稍微作了润色.再说,德.诺布瓦先生虽没有能力恢复他女友在上流社会的真正地位,但却把外国或法国政治家带进了她的沙龙.这些政治家需要诺布瓦先生.他们知道,经常去拜访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是讨好前大使先生最有效的办法.勒鲁瓦夫人大概也同这些欧洲的知名人士相识.但她是一个知趣的女人,总是避免使自己的谈吐象个女学究,绝对不和总理们谈论东方问题,不和小说家.哲学家谈论爱情的本质.有一次,一个矜夸的贵妇问她:"您对爱情有何高见?"她回答说:"您问爱情?我只管实践,从不谈论."如果文学名流和政治人物来到她的沙龙,她同盖尔芒特公爵夫人一样,只让他们玩扑克牌.不过,他们常常宁愿打扑克,也不愿意受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束缚,一味地漫谈闲聊.这种闲谈,在上流社会也许是荒谬可笑的,但她却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素材和政治见解,写出了具有高乃伊(高乃伊(1606—1684),法国剧作家.是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创始人.)式悲剧作品那样良好效果的回忆录.况且,只有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们的沙龙可以传给后代,因为勒鲁瓦夫人们不会写,即使会,也没有空闲.如果说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们的文学禀赋是使勒鲁瓦夫人们看不起她们的原因,那么反过来说,勒鲁瓦夫人们的蔑视却大大有利于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们文学禀赋的发展,使这些女学究们有闲从事文学生涯.上帝要人写出几本好书,便在勒鲁瓦夫人们的心里煽起了蔑视之火,因为他知道,如果她们邀请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们赴晚宴,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们就得立刻撂下文具匣,吩咐给她套车,八点就得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