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一卷

儿童资源网

追忆似水年华(二)-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第一卷


  终于,在观众狂热的掌声中,我最初的赞佩之情爆发了.我也鼓起掌来,而且时间很长,希望拉贝玛出于感激而更加卖力,那样一来,我便可以说见识过她最精湛的演技了.奇怪的是,观众热情激昂的这一时刻,也正是拉贝玛作出美妙创新的时刻(我后来才知道).当某些超先验的现实向四周投射射线时,群众是最早的觉察者.例如,发生了重大事件,军队在边境上处于危急之中或者溃败,或者告捷,这时传来的消息模糊不清,未给有教养者带来任何重要信息,但却在群众中引起巨大震动.有教养者不免对震动感到吃惊,但当他们从专家那里获悉真实的军事形将以后,就不能不佩服民众觉察这种"光晕"(它伴随重大事件,在百里之外也可被人看见)的本领.人们获悉战争捷报,或者是在事后,在战争结束以后,或者是在当时,从门房兴高采烈的神气中感知.同样,人们发现拉贝玛演技精湛,或者是在看完戏一周以后从批评家那里得知,或者当场从观众的喝彩声中得知.然而,群众的这种直接认识往往和上百种错误认识交织在一起,因此,掌声往往是错误的,何况它是前面掌声的机械后果,正如风暴使海水翻腾,即使当风力不再增大,海浪也仍然汹涌一样.管他呢,我越鼓掌就越觉得拉贝玛演得好.坐在我旁边的一位普通妇女说:"她可真卖劲,用力敲自己,满台跑,这才叫演戏哩."我很高兴找到这些理由来证明拉贝玛技艺高超,但同时也想到它们说明不了问题.农民感叹说:"画得多么好!真是妙笔!瞧这多美!多细!"这难道能说明《蒙娜丽莎》或本韦努托(本韦努托(1500—1571),意大利雕塑家.)的《珀耶修斯》吗?但我仍然醉饮群众热情这杯粗酒.然而,当帷幕落下时,我感到失望,我梦寐以求的乐趣原来不过如此,但同时,我需要延长这种乐趣,我不愿离开剧场从而结束剧场的经历......在几个小时里它曾是我的生活,我觉得直接回家好比是流放;幸亏我盼望到家以后能从拉贝玛的崇拜者口中再听到关于她的事,这位崇拜者正是那位使我获准去看《菲德尔》的人,即德.诺布瓦先生.
  晚饭前,父亲把我叫进书房,将我介绍给德.诺布瓦先生.我进去时,大使站起来,弯下他那高大的身躯向我伸出手,蓝色的眼睛关注地看着我.在他作为法兰西的代表的任职期间,人们往往将过往的外国人介绍给他,其中不乏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物,甚至著名歌唱家;而他明白,有朝一日,当人们在巴黎或彼得堡提起这些人时,他便可以夸耀说曾在慕尼黑或索非亚和他们一同度过夜晚,因此他养成了这种习惯:亲切地向对方表示认识他有多么荣幸.此外,他认为,在外国首都的居留期间,他既能接触来往于各国首都的有趣人物,又能接触本地居民的习俗,从而对不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俗以及对欧洲的文化运动获得深入的.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因此他在每个新来者身上应用尖锐的观察力,好立即弄清楚站在他面前的是什么人.长久以来,他不再被派驻国外,但每当别人向他介绍陌生人,他的眼睛便立即进行卓有成效的观察,仿佛眼睛并未接到停职通知,同时他的举止谈吐试图表明新来者的名字对他并不陌生.因此,他一面和气地.用自知阅历颇深的要人的神气和我谈话,一面怀着敏锐的好奇心,并出于他本人的利益而不停地观察我,仿佛我是具有异域习俗情调的.颇具教益的纪念性建筑物,或者是巡回演出的明星.因此他既象明智的芒托尔(芒托尔,古希腊神话中的智者.)那样庄严与和蔼,又象年轻的阿纳加西斯(阿纳加西斯,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此处指十八世纪出版的《青年阿纳加西斯希腊游记》.)那样充满勤奋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