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一)-编者的话
,敢向家里人挑战."家庭啊,我恨你们"(见纪德的《地粮》.)
这类表白完全违背他的本性.我们可以想象他怎样在内心经历长时间的.痛苦的斗争,终归战败;他怎样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怎样旧病重犯,最终确信自己无可救药.如果把普鲁斯特看做不道德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诚然背离道德规范,但是他因此而痛苦.出于这层原因,他也有忏悔和分析自己的需要,而这有利于写小说.
最后,这个怀有如此强烈的写作冲动的年轻人,正好具备从事写作的条件.他不仅秉有神经质人敏锐的悟性,从而获得宝贵的材料,而且掌握渊博的知识,从而知道怎样利用这些材料.他母亲嗜爱法国和英国的古典大作家,让他也寝馈其中.我们时代很少有人比他更熟悉圣西门.塞维尼夫人.圣勃夫.福楼拜.波特莱尔;他的拟作证明他与这些作家灵犀相通.他研究过他们的思想方式.创作手法和风格.他若不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本可以当最伟大的批评家.对英国作家的了解使他有可能进行知识上的杂交,这对强化一个人的思想如同生理上的杂交能增强一个种族的体质一样有效.他曾指出自己从托马斯.哈代.乔治.艾略特.狄更斯,尤其从拉斯金得到一些教益.我们时代没有任何作家比他更有学问,更加懂行.
然而事情的奇妙正在于,他具备如此出色的条件本可以当一个威严的.多少有点学究气的传统作家,但他偏偏拒绝走这条现成的路子.在这里,他那位趣味高雅的母亲给他的教诲又起作用了."对于应该怎样烹调某些菜肴.演奏贝多芬的奏鸣曲和殷勤待客,她自信能掌握最合适的分寸......况且对这三件事情来说,最合适的分寸几乎是相同的:手法简洁.朴实无华.饶有韵致."普鲁斯特对于风格的看法并无二致.作为技巧出众的演奏家,他有时禁不住拖长一段曲子(电话接线小姐......山楂树......盖尔芒特王妃的浴缸).最优秀的普鲁斯特,本色的普鲁斯特,却在风格上刻意求工的同时不失自然.没有人比他更精确地记录下口语的音乐性和每个阶层的人特有的语调.
他有那么多的东西要表达,不说出来简直会憋死.他长期寻找一个题材以便表达所有这一切,却一直没有找到.童年时代,他在维福纳河两岸漫步,曾经隐约感到在一幢房子的屋瓦底下或者一棵长条拂地的柳树下面隐藏着某些真相,有待于他去揭穿;二十五岁或三十岁时,他反复搜索记忆的宝库,还是没有找到他需要的东西.一八九六年,他发表一部短篇小说和诗歌合集《欢乐和时日》.这本书染上世纪末的颓风,使人想起《白色杂志》.让.德.蒂南和奥斯卡.王尔德.没有一个读者猜到作者有一天将成为我们最伟大的文学革新家.然后,从一八○九年到一九○四年,他悄悄地写满许多练习本:那是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让.桑德伊》.一气呵成以后,作者从未修改.
他没有发表这部作品,甚至想毁掉它:作品有许多页已被撕掉.今天我们在这部作品里发现了《追忆似水年华》中大部分为我们喜爱的优点.若干使普鲁斯特魂牵梦萦的场面,日后将以完善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这里已经初露端倪.透澈的分析.诗意的描写.对滑稽可笑言行地道的狄更斯式的描绘:这一切都非高手莫属.然而他当初不发表这部草稿是对的.他若
那样做了,后来就不会以无比高超的技巧重写同一个题材.他写这部草稿的时候,他的双亲犹在,而且还可能是他最初的读者,所以他不能在作品里坦率处理他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对于我们这些普鲁斯特迷来说,《让.桑德伊》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但是书中的人物和事件与原型相比变化不大,还不足以成为完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