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一)-编者的话
《让.桑德伊》里的观察者已是一位大师.不过普鲁斯特不满足于观察.他认为美犹如童话里的公主,被某个可怕的魔法师关在一座城堡的塔楼里.为了搭救这位公主,我们打破一千扇门还是徒劳,而大部分人忙于享受生的乐趣,不久就放弃寻找.但是象普鲁斯特这样的人宁可放弃其他一切,也要找到被囚禁的公主.总有一天,他受到启示,福至心灵,确信自己已有把握.他将得到秘密的.令人目眩的报偿.他说:"人们敲遍所有的门,一无所获.唯一那扇通向目标的门,人们找了一百年也没有找到,却在不经意中碰上了,于是它就自动开启......"
二
这扇"唯一的"门通向什么呢?当它突然自动开启时,他隐约看到的那部"与《一千零一夜》和圣西门的《回忆录》篇幅相等"的作品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他有什
么重要的话要说,不惜为之牺牲其他一切呢?普罗斯特浩瀚的交响乐里将出现什么主题呢?
第一主题,是时间.他的书以这个主题开端.告终."假如假以天年,允许我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必定给它打上时间的印记:时间这个概念今天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强迫我接受它.我要在作品里描写人们在时间中占有的地位比他们在空间中占有的微不足道的位置重要得多,即便这样做会使他们显得类似怪物......"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处于永恒的流逝.销蚀过程之中,普鲁斯特无日不为这个想法困扰."就象空间有几何学一样,时间有心理学."人类毕生都在与时间抗争.他们本想执着地眷恋一个爱人.一位友人.某些信念;遗忘从冥冥之中慢慢升起,淹没他们最美丽.最宝贵的记忆.
古典哲学假定"有一种不变的信仰犹如精神的雕像形成我们的人格",这座雕像在外部世界的冲击下坚定不动如磐石.但是普鲁斯特知道自我在时间的流
程中逐渐解体.为期不远,总有一天那个原来爱过.痛苦过.参与过一场革命的人什么也不会留下.我们将在小说里看到斯万.奥黛特.希尔贝物.布洛克.拉谢尔.圣卢怎样逐一在感情和年龄的聚光灯下通过,呈现不同的颜色,就象舞女的白色衣裙在灯光下依次变成黄色.绿色或蓝色一样.沉溺在爱河中的自我不能想象,几年以后,同一个自我一旦从爱情中解脱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而且可叹的是"房屋.街衢.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徒然回到我们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决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是位于空间中,而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儿童或少年.
然而我们的历任自我并不完全消失,因为它们能在我们的睡梦中,甚
而在清醒状态下重现.普鲁斯特在他的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即陈述睡醒的主题,这并非事出偶然,而是有意为之.每天早晨,在片刻迷糊之后,我们重新拥有我们自身;这说明我们从未完全失去它.马塞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能在自己身上某处听到"小铃铛清脆的铁质铃声不时响起.无休无止.吵吵嚷嚷",在他童年时代每次铃响总是宣告斯万来访.那必定是这个铃铛从未停止在他身上丁冬作响.因此时间看起来好象完全消逝,其实不然,它正与我们自身融为一体.由此产生了作为普鲁斯特作品的根源的想法,即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