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九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九章


    如果统帅为了要稳步地前进而去占领要塞.隘路.地区等,那么这些行动虽然还是一种缓慢的前进,但已只是一种相对的前进而不是绝对的前进了.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已不再逃跑,也许已在准备新的抵抗,因此十分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进攻者还在稳步地前进,但是防御者也在行动,而且每天都取得一点成果.总而言之,还是我们前面的那个结论:在一次必要的停顿后,通常就不可能再进行第二次前进了.
    因此,理论要求的是:只要还想打垮敌人,就要不停顿地前进.倘若统帅发觉这样做危险太大而放弃这个目标,那么,他停止前进而向两侧扩展是正确的.如果他停止前进只是为了更巧妙地打垮敌人,那么,他就应该受到理论的指责.
    我们还不至于这样愚蠢,以致认为逐步地打垮一个国家的例子是不会存在的.首先我们要说明,我们这个原则并不是毫无例外的绝对真理,它是以可能的和一般的结果作为依据的.其次,一个国家是在历史上逐渐趋于灭亡的呢,还被敌人作为第一次战局的目标而被打垮的,这二种情况必须区别开来.我们在这里谈的也只是后一种情况,因为只有在后一种情况下才出现力量的紧张状态,即不是一方打垮对方的重心,就是它有被对方的重心打垮的危险.如果第一年得到一点不大的利益,第二年又会得到一点不大的利益,就这样逐渐地.缓慢地向目标前进,那么,虽然不会再发生一次严重的危险,可是到处都分布着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之间的每一个间歇都会给敌人以新的希望.前一个胜利对于后一个胜利只有很小的影响或者往往没有影响,甚至还会有不利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会得到恢复,甚至会受到激励而进行更大的抵抗,或会得到新的外来的援助.可是,如果一切行动不停地进行到底,那么昨天的胜利就能导致今天的胜利,胜利之火便会接二连三地燃烧起来.如果有人说有些国家确实在逐次打击下被征服了,也正是说,时间......防御者的护卫神......对防御者起了不利的作用,那么,我们说进攻者逐次打击的企图完全都落空的例子比这种例子要多得多.只要再回想一下七年战争的结果就可明白这一点,当时奥地利人力图从容不迫地.小心谨慎地达到目的时,结果就完全失败了.
    据上述观点,我们决不会认为,在向前推进的同时应该经常注意建立相应的战区,即应该使两者保持平衡,与此相反,我们认为向前推进所产生的不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我们继续前进已没有希望取得胜利时,注意避免这种不利才会是值得的.
    拿破仑1812年的例子远没有使我们怀疑这个论断,反而使我们更加坚信这一观点.
    拿破仑的这次战局所以失败,不像一般舆论所说的那样,是能真正被征服的国家,至少用现在欧洲各国的军队是征服不了的,用拿破仑为此目的而统率的五十万人是征服不了的.如俄国这样的国家,只有利用它本身的弱点和内部的分裂才能令它屈服.为了打击这个政治上薄弱的地方,就必须要震撼这个国家的心脏.拿破仑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打击到达莫斯科,才会有希望动摇俄国政府的勇气以及人民的忠诚及坚定.他希望在莫斯科缔结和约,这是他在这次战局中可以提出的唯一的合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