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九章
他统率其主力向俄军主力进攻,俄军主力仓惶地退却,经过德里萨营垒到斯摩棱斯克才停了下来.他还迫使巴格拉齐昂随主力一起退却,并且打败了这两支军队,占领了莫斯科.在这里他的做法同他一向的做法是相同的.他过去也只是采用了这种打法才成了欧洲的统治者,而且只有采用这种打法他才能成为欧洲的统治者.
所以,凡是赞扬拿破仑在过去历次战局中是最伟大的统帅的人,在这次战局里不应该指责他.
根据事件的结果来评论这个事件是可以的,因为结果正是对事件的最好的批判,但是单纯根据结果所作的评论不应该看作是人的智慧的表现.找出了一次战局失败的原因并不等于对这次战局进行了批判.也只有证明了统帅没有预先看到这些失败的原因,或证明了他忽视这些原因是不应该的,才可说是进行了批判,才可以指责这位统帅.
我们认为,在1812年的战局中谁要是仅仅由于遭到巨大的还击就以为进行这次战局是荒谬的,假使这次战局取得胜利的结果,他又认为这次战局是最为卓越的行动,那么他就是一个完全没批判能力的人.
如果拿破仑真的像大多数批判者所要求的那样在立陶宛停顿下来,以便能首先确保要塞,那么,他在冬天就不得不转入了可悲的防御.这时,这些人恐怕又会首先喊叫起来:这不是从前的拿破仑了!曾通过奥斯特里茨和弗里德兰的胜利在敌国最后一座城墙上打上征服烙印的拿破仑,在这里怎么会连一次主力会战也没有进行呢?他怎么会犹豫不决,没有占领敌国首都......那个没有设防的.并准备弃守的莫斯科,而让这个核心存在下去,令新的抵抗力量能够向这个核心集中呢?空前未有的良机摆在他的面前,袭击这个远方的巨人,就像袭击一个邻近的城市一样,或像腓特烈大帝袭击又小又近的西里西亚一样,而他却没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在胜利的途中停顿下来,难道是凶神绊住了他的双脚吗?......这些人恐怕就会这样子来进行评论了,因为多数批判者的评论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认为1812年的战局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俄国政府是巩固的,人民也是忠诚的.坚定的,即,是因为这次战局不可能成功.或许进行这次战局本身就是拿破仑的错误;至少结果表明他估计错了.我们认为,假如他要追求这样的目标,那么,恐怕基本上就只能采取此种打法.
拿破仑在东方没有像他在西方那样进行长期的.代价很大的防御战,而是采用了达到目的的唯一手段:用一次大胆的打击,迫使惊慌失措的敌人媾和.这种情况下,他可能遭到全军覆没的危险,这是他在这次赌博中所下的赌注,是实现巨大的希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说他的军队损失过大是他的过错,那么,这种过错并不在于前进太远,而在于战局开始得实在太迟了,在于采取了浪费人力的战术,在于对军队的给养和退却路线考虑得相当不够,最后,还在于从莫斯科退却的时间晚了一点.
俄军为了彻底阻止拿破仑退却曾先敌赶到了别烈津河,这并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来反驳我们的观点.理由如下.第一.这一点恰好表明,要真正切断敌人的退路是多么困难,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被切断退路的敌军最后还是开辟了退路,当然,俄军的这个行动的确扩大了拿破仑的失败,可并不是拿破仑失败的根本原因.第二.能够用来扩大敌人的失败的地形条件是不多的,假如没有横亘在大道前面的别烈津河的沼泽地,且四周不是森林茂密和通行困难,要切断法军的退路就更加不可能了.第三.为了防止退路被敌人切断,只有让自己的军队在一定的宽度上前进,这种办法很早以前我们就驳斥过了.人们如果采用这种办法,让中央的部队向前推进,用左右两侧的部队进行掩护,那么,某一侧的部队的任何一次失利,都会逼使前进较快的中央部队急速回过头来,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还会带来什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