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三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下)-第三卷-第八篇-战争计划(草稿)-第三章

    一 战争的内在联系
    由于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不同,有的认为它具有着绝对的形态,有的则认为它具有或多或少不同于绝对形态的现实状态,对战争的结果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在战争的绝对形态中,一切都是由必然的原因引起的,一切都会很快地交织在一起,不存在没有联系的.中性的空隙.在这种形态中,由于战争内部包含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由于战争具有一系列相继进行的战斗构成的内在联系,由于每次胜利都有自己的顶点,总之,由于战争具有这些自然的关系,战争就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最后的结果.在取得最后结果以前,一切都没有决定,作战双方既没有赢得任何东西,更没有损失任何东西.必须在这里不断指出:一切取决于最后的结果.根据这种看法,战争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每个部分(各个结果)只有同整体联系起来才有价值.1812年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及半个俄国,这种占领,也只有当它能促成拿破仑希望得到的和约时,对他说来才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占领只构成他的战局计划的一部分,这个计划还缺少另一个部分,即粉碎俄国的军队.假如他在取得其他成果的同时又实现了战局计划的另一部分,那么要达到媾和的目的就十分有把握了.因为拿破仑先前忽视了计划的这个部分,后来就再也不能实现这一部分了,于是整个第一部分非但对他无益,反而对他有害了.
    认为战争中的各结果之间有联系的这种看法,可看作是一个方面的看法.同这种看法相对立的还有另一个方面的看法,即认为战争就是由一些各自独立的结果构成的,这些结果就如赌博中的各自独立的"局"一样,前几局的输赢对今后的输赢并没有影响.因此,在这里主要的只是这些结果的总和,且人们能够把每个单个的结果像筹码一样积存起来.
    正如从事物的性质上来看第一种看法是正确的一样,第二种看法从历史上来看是正确的.不遇到什么困难就能获得一些微小的普通利益的情况是非常多的,战争的要素越缓和,此情况就越多.可是,正如第一种看法在战争中完全适用的情况很少一样,第二种看法不需要第一种看法的补充就在战争中到处都适用的情况也很少.
    假如我们坚持上述看法中的第一种看法,那就应该承认,每一次战争从一开始就必须看作是一个整体,统帅向前迈出第一步时,就必须要明确一个目标,使一切行动都指向它.
    倘若我们赞成第二种看法,那我们就会去追求每一个次要的利益本身,而把其他一切留待以后解决.
    上述两种看法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全不适用的,因而,理论对它们都不能不加考虑.但是,理论在运用它们时应该区别对待:第一种看法正是基本观点,到处都应以它为基础,而第二种看法仅是第一种看法在具体情况下的一种修正.
    腓特烈大帝在1742年.1744年.1757年和1758年从西里西亚与萨克森向奥地利发起新的进攻时,他明明知道,这些进攻不可能像进攻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那样导致了长期的占领.他当时所以发起新的进攻,并不是就想通过这一行动打垮奥地利,而是想达到一个次要的目的......赢得时间及力量.他追求这个次要目的是不至于冒国家存亡之险的.然而,普鲁士在1806年,奥地利在1805年和1809年虽然确定的目标要小得很多,只是想把法国人赶过莱茵河,可是,只要它们没考虑从迈出第一步直到媾和的这段时间内在胜利或失败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它们就不大可能顺利地达到目标.无论是要确定在不必冒险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还是要确定如何和在何处有可能阻止敌人取得胜利,考虑这些事件都是相当必要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