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八章
无论怎样,拿破仑是感觉到扎勒河畔的战略意义的,因此他不敢从它侧旁通过,而决定在敌前渡越扎勒河.
我们认为,上面的论述已经充分说明采取决定性行动时防御和进攻的关系,并且已经揭示了联结防御计划各个问题的线索的性质和关系.我们不打算更详细地探讨各个具体的部署,因为这么做会使我们陷入无穷无尽的具体情况中去.如果统帅为自己提出了一定的目标,那么他就应该看一下各种地理的.统计的和政治的情形,敌我双方军队的物质和人员的状况同这一目标适应到什么地步,以及在实际行动中,它们对双方即将产生怎样的制约作用.
但是,为了在这里更明确地联系到我们在《抵抗的方式》一章里所谈过的一个比一个强有力的防御方式,为了对它们有更为清楚的认识,我们想在这里指出与这有关的一般情况.
一.对敌人发起进攻会战的依据或许有以下几种:
(1)肯定进攻者以极分散的兵力前进,尽管我们力量很弱,仍有获胜的希望.
但是,进攻者其实是没有可能分散前进的,因此,只有在确切知道敌人分散前进的情况下,防御者采取进攻会战才是有利的.没有充分的根据,只靠单纯的推测就指望出现这种情况,并把一切希望全寄托在这上面,通常会踏入不利的境地.这是因为,假如后来的情况不像我们期待的那样,我们就不得不放弃进攻会战,而对防御会战又没有做好准备,于是只好被迫撤退,一切差不多就都只得让偶然性来支配了.
在1759年的战局中,多纳率领的军队对俄军进行的防御几乎就是这种情况.这次防御以韦德耳将军指挥的齐利晓战役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拟制计划的人之所以喜欢使用这种手段,只是因为它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但他们却不考虑,作为这一方法的基础的前提条件究竟具备了多少.
(2)我们本来便有足够的兵力可以进行会战.
(3)敌人迟钝而又犹豫不决,我们进攻尤其有好处.
在这种场合,出敌不意的效果比一个良好阵地所能提供的一切地利更为有价值.用这种方式发挥精神因素的威力,是优秀的作战指挥的真正本质.但是,无论怎样,理论必须经常着重地指出:这些前提必须有客观的根据.假如没有任何具体的根据,只是一直地空谈不平常的攻击的优越性,并凭此作为拟制计划.进行考察和批判的依据,那完全是一种不能允许的.毫无根据的作法.
(4)我军的素质十分适用于进攻.
腓特烈大帝认为,他的军队是一支灵活.勇敢.可靠.惯于服从.行动准确.充满自豪感并受此鼓励的军队,这支军队还熟练地掌握了斜形攻击形式,这支军队掌握在他坚强而大胆的手中,是一种更适合进攻的工具(与防御相比),他的这种看法无疑不是错误的,也是切合实际的.腓特烈大帝的军队的这所有特点的确是他的敌人所没有的,他正是在这方面占有了决定性的优势.在大多数情形下,对他说来,利用这些特点比求助于堡垒和地形障碍更为有价值.但是,这样一种优势是非常少见的,一支训练有素.惯于进行大规模机动的军队只是这种优势的一个部分罢了.即使腓特烈大帝认为普鲁士军队尤其善于进攻,而且以后有些人也不断这样随声附和,我们也不应该对这种提法给予过高的评价.在战争中,人们在进攻时大多感到比在防御时轻松和更有勇气,这是一种对任何军队来说全是一样的相同的感觉,恐怕没有一支军队的统帅和指挥官不是这样称赞他的军队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应该轻易地被一种表面上的优势所迷惑,而忽视了实际的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