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八章

儿童资源网

战争论(中)-第二卷-第六篇-防御-第二十八章


    我们在这儿不能不提一提同这些观念有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错误地引用这个例子.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提林格等候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时,设置在法军可能用于进军的两种道路(一条经过埃尔富特.来比锡至柏林,一条经过霍夫.来比锡至柏林)之间.普军原先的意图是直接穿过提林格山,开到弗兰肯地区,但在舍弃这一意图之后,因为不了解法军从哪条道路进军,只好选择了这个中间位置.这样的配置必定会导致仓促向侧方推进的行动.
    普军其实就是这样配置的,他们认为法军将经过埃尔富特,因为通往埃尔富特的道路是完全可以通行的.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法军会在通向霍夫的道路上前进,这一方面是因为这条道路离当时普军所在的位置有两三天的行程,另一方面是由于中间隔有很深的扎勒河河谷.当时,不伦瑞克公爵丝毫没有这么考虑,也没有为此进行其他准备,但是,霍亨洛黑侯爵或者说马森巴赫上校(他曾力图让公爵接受这种想法)却一直是这样考虑的.至于把扎勒河左岸的配置转变为对前进中的拿破仑军队的进攻会战,也就是转变为上面说过的侧面袭击,那便更谈不上了.原因是,如果说扎勒河是一个还可以在最后时刻阻拦敌人的障碍,那么一旦敌人占领了扎勒河的对岸(至少是一部分),扎勒河对普军转入进攻来说必定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因此,不伦瑞克公爵决定(假如可以把首脑众多的大本营处于真正混乱和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这种决定称作个人决定的话)在河这边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不论人们对这种等待作出怎样的评价,结果都会使普军面临下列三种情况:
    (1)假如敌人渡过扎勒河向普军挑战,普军可以对敌人发动进攻;
    (2)假如敌人不进攻普军阵地而继续前进,普军可以威胁敌人的交通线;
    (3)普军在认为可能和有利的情形下,可以通过迅速的侧敌行军先敌赶到来比锡.
    在第一种情况下,普军依托巨大的扎勒河河谷在战略上和战术上全占很大优势.在第二种情况下,普军也在战略上据有巨大优势,因为敌人的基地只是普军和中立的波希米亚之间的一个十分狭窄的地区,而普军的基地却非常广阔.甚至在第三种情况下,普军因为有扎勒河的掩护,也不会处于不利的地位.尽管混乱不安和弄不清情况的大本营确实考虑过这三种情况,纵使在混乱和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有过这种对的想法,在这个混乱和犹豫不决的旋涡里这个想法没有实现,也是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的.
    在前两种情况下,扎勒河左岸的阵地可以看成是真正的侧面阵地,并且作为侧面阵地,它无疑拥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用一支自信心不强的军队占领这种侧面阵地来对抗优势很大的敌人,来对抗拿破仑这样的人,却是一个十分不稳当的措施.
    不伦瑞克公爵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之后,到10月13日才选定了上述最后一种措施.可是时间已经太晚了.拿破仑已经开始渡过扎勒河,耶纳和奥尔施塔特会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不伦瑞克公爵由于优柔寡断而使自己处于两头落空的境地:要离开自己所处位置向侧方运动去拦阻敌人已经为时太晚,而要发动有利的会战又为时太早.尽管这样,当时普军选择的阵地仍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以致公爵可以在奥尔施塔特附近消灭敌人的右翼,以及霍亨洛黑侯爵能够通过一次牺牲较大的撤退脱离险境.但是,他们却不敢在奥尔施塔特夺取原本有把握取得的胜利,而希望在耶纳获得其实是彻底不可能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