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第一卷-第四篇-战斗-第十二章
例如在包岑会战和格尔申会战中,联军是由于骑兵占有优势才避免了彻底失败.在格罗斯贝伦和登纳维次会战中,是由于瑞典王储不愿意而没有追击.而在郎城会战中,是因为年老的布留赫尔身体有恙,才没有进行追击.
博罗迪诺会战也是属于这方面的例子,关于这个例子,我们还要多谈几句,因为我们并不认为单单责备一下拿破仑就能完事,同时我们还认为这种情况以及许多类似的情况(即在会战结束时统帅被总的形势所束缚的情况)是极为少见的.有些法国军事著作家和拿破仑的崇拜者(例如沃东库尔.尚布雷.塞居尔)严厉地责备拿破仑,责备他没有把俄军全部逐出战场,没有用他最后的兵力粉碎俄军,要不然就能够使俄军失利的会战变成彻底的失败.在这里详尽地说明双方军队当时的情况将会离题太远,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当拿破仑渡过涅曼河时,他统率的准备参加博罗迪诺会战的军队共有三十万人,而到博罗迪诺进行会战时,却仅剩下十二万人了.他可能担虑这些兵力不够向莫斯科进军,而看来莫斯科是决定一切问题的焦点.在取得这次胜利后,因为看起来俄国人决不可能在八天内发起第二次会战.他确信可以占领这个首都,拿破仑是希望在莫斯科缔结和约的.假如能把俄军打垮,缔结和约的把握当然更大,但无论如何到达莫斯科是重要的,因为如果率领一支兵力雄厚的军队到达莫斯科,就能依靠这支军队控制首都,从而进一步控制整个俄国及其政府.后来的事实表明,他带到莫斯科的兵力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假如在博罗迪诺为了打垮俄军而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消耗干净,那就更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拿破仑深深感觉到了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他做得很正确.因此这种情况不能算作是统帅由于总的形势而不能在胜利后进行初步追击的例子.这里涉及的不纯粹是追击的问题.当天下午四时,胜负已经决定,但是俄军仍保有绝大部分战场,并且不打算放弃它.他们准备在拿破仑重新发起攻击时进行顽强的抵抗,虽然这种抵抗肯定会遭到彻底失败,但也会迫使对方付出很大的代价.因此,我们只能把博罗迪诺会战列入包岑会战一类没有进行到底的会战.但包岑会战中的失败者愿意早点离开战场,而博罗迪诺会战的胜利者却仅只满足于半个胜利,这不是因为他怀疑胜利是否已定,而是因为他的兵力不够获取全胜.
假如我们回到正题上来,那么,从我们的考察中,可以对初步追击得出如下的结论:胜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追击时的猛烈程度;追击是取得胜利的第二个步骤,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比第一个步骤更为重要;战略为了与战术接近,以便利用战术上取得的完整的成果,这就要求战术获得全胜.
然而,初步追击只是发挥胜利的潜力的第一步,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胜利的效果才只表现在这种初步追击上.我们曾经说过,胜利的潜力的作用是别的条件决定的.在这里我们不准备谈这些条件,可我们不妨谈谈追击的一般情况,以免在可能涉及到它的场合再次重复.
就程度来说继续追击又可分为三种:单纯追踪.真正紧逼和以截断敌人退路为目的的平行追击.
单纯追踪可以使敌人继续退却,一直退到他认为可以再度发动一次战斗的地点为止.所以,单纯的追踪能够充分发挥已得的优势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得到失败者所不能带走的一切,如伤病员.疲惫不堪的士兵.各种车辆和行李等.可,这种单纯追踪不能象下面两种追击那样使敌方军队进一步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