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怕十三岁

儿童资源网

我可不怕十三岁

  当晚在家里看电视,新闻里有一段开一个什么科技方面的会议的报道,当画面上现了一个满脸褶子的老专家时,我故意大声地发表议论说:“呵,呆头呆脑——甭看资格老,其实不一定有什么真学问!”

  妈妈一听就急了,训斥我说:“你怎么张口就这么反动?你跟谁学的?”

  我理直气壮:“谁反动?我有我的看法,许不许?”

  妈妈决定立即压下我的气焰,她宣布说:“不许!你还不到对这类事有你的看法的时候!你应当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不许胡思乱想,更不许胡说八道!”

  我扬起下巴,冷笑着。恰好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孙中山先生的像,我便故意又大声议论说:“其实孙中山特别喜欢蒋介石。北伐战争的时候,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呢!”

  妈妈简直是打算把我扭送派出所,她用两个拳头捶着她的膝盖说:“你还要犯浑是不是?你不当上小反革命不甘心是不是?你就这么浑下去吧——早晚有一天你给咱们家惹祸!”

  爸爸一面劝她一面劝我:“你也用不着上这么高的纲,别急成这模样——小凯呀,你不要故意惹你妈着急、生气。过去,老师跟我们教给你,让人知道蒋介石是大坏蛋,这个结论是推不翻的。这是就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起的总作用下的结论。当然啦,你现在大一点了,知道的也就多一点。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信任过他,他当过黄埔军官学校的校长,当过北伐军总司令……也就是说,在他背叛革命之前,他也曾经有好的一面,那么,你应当怎么想呢?你不应当觉得原来大人告诉你的结论不对,只应当懂得:一个人的好坏不是一成不变的……”

  “行啦行啦,”妈妈打断爸爸的话说,“你越讲那些个越长他说反话的习惯!他这种乱说乱道的习惯说到底都是你纵容出来的!你就这么纵容下去吧!”

  眼看他们就要对吵起来,我只好跺跺脚说:“好啦好啦,我不说不问了还不行?快看电影吧!”

  电影里播出那部影片本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结果大家情绪都受了影响,兴趣大减。

  第二天上彭老师的课,我比往常更注意挑他的错。他在讲解“阴森”这个词语的过程中,为了增添同学们的兴趣,举例说:“法国巴黎,有个巴士底狱,呵,那里头呀,又黑暗又潮湿,可瘆人啦!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双城记》里头,有的镜头就是在巴士底狱里拍的……”

  听到这儿,我立即把右手高高举起。

  彭老师把我叫起来:“你有什么问题?”

  “我没问题。可你讲错了,”我郑重其事地宣布,“巴黎,巴士底狱早在二百来年前就让人民给拆了,拆得一块砖头都不剩……”

  彭老师耸耸肩膀说:“是呀,那又怎么样呢?”

  “你讲错了!”我怀着一种胜利者的喜悦,大声地宣布说,“你说《双城记》有的镜头是在巴士底狱里拍的,这根本不可能。巴士底狱早就没有了,现在那地方是个广场,叫巴士底广场、广场当中有个高高的纪念碑、上头有个自由神的塑像,背上有一对翅膀……”

  彭老师很是狼狈。可他绷着脸瞪着我,不愿意当着全班同学认错。他想了想,敷衍地说:“巴士底狱拆没拆跟我们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我们现在弄清楚的是‘阴森’这个词的含义,而巴士底狱的景象确实最适合用‘阴森’这个词来形容……”

  他挥手让我坐下。我没坐下,而是环视全班同学说:“他讲得不对。巴士底狱肯定早就拆了。我爸爸的老同学马叔叔前些日子刚从巴黎回来,我当面听他讲过巴士底广场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