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和他的儿女们

儿童资源网

老铁和他的儿女们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铁只准备了一桌菜。亲戚不多,代星两个舅,一个姨,两个姑。到了饭点,却来了两大桌。多年没有走动的两个老表也来了,还有老婆的姨父。好在是腊月,老铁家的年猪已经杀了,临时拼一桌菜不算啥难事。饭吃到一半,村长也来了。老铁一惊,肯定是还记着代月的事,找茬来了。

  五叔,吃没?老铁拼命堆出笑。闺女还没送走,老铁不想出啥意外。

  王天柱笑,吃了还来?老铁,讨杯酒喝中不?

  中,中……老铁不住声地应。

  李魁腾出上座,让给王天柱。王天柱也不推让,坐下开吃。

  老铁在李魁的示意下才想起来敬酒。王天柱站起来,老铁,我可要责怪你了。这么大的喜事,咋不通知一声?

  不待老铁应答,王天柱从怀里掏出几张钱递过去。别嫌少,给闺女买个纱巾啥的。

  两个人连干了三杯,王天柱没事,老铁先躺下了。

  二喜单飞了。二喜发现县城的姜价比下面集市上高出许多,就起了专门贩姜的心。他买了辆自行车,逢集赶陡沟买姜,背集带到县城去卖。陡沟离县城三十公里,二喜每天天不亮就上路,不误县城的早市。

  老铁不舍得买自行车,一百多块哩,得卖多少菜啊。王锁的死,也让老铁对自行车心存恐慌。王锁是王畈第一个用自行车驮菜赶远集的人。有一回赶集回来,王锁逞能,大撒把,车轮轧上小石块,翻了,车把一下子戳进他的肚子,当场就死了。老铁本来就觉得自行车麻烦多,爆胎啊漏气啊,半路上找谁去?王锁一死,老铁更加坚定,还是两条腿可靠。后来,蒋校尉送了辆自行车过来当定物,老铁还是死活不愿意学。老铁有的是力气,反正大坝打通了,陡沟又那么近,累不着。

  老铁现在主要赶陡沟。原来的菜市场废了,挪到后街。人还没近前,香味先迎了过来。后街日用杂耍,零食小吃,插花般分散在一个半圆形的空场里。芝麻本来就是香货,撒在烧饼上一加热,香味就更加浓烈,把市场里的青菜味、酱油味全压了下去。紧邻着烧饼炉的,就是老蒋的麻花摊。两家谁也不用吆喝,香味牵着人的鼻子呢。大人还好,知道兜里的钱得先紧着油盐酱醋,扯布做鞋。小孩子就受不了那种诱惑,走到烧饼摊前就挪不动脚了。兜里有个毛儿八分的,爽快地递过去。要是自个儿兜里没有,非得闹着大人买不可。老铁不是小孩子,当然不会花五分钱去买这样的小吃。有一次,亲家老蒋朝他筐里塞了几个麻花,老铁硬是没舍得吃,挑回去给了代阳。

  集上卖菜的总会有人跟老铁招呼,老铁,晌午不用回王畈了吧?不去客那儿喝一杯?老铁,不去看看闺女?老铁,瞧谁来了?老铁扭头一看,还真是,亲家来买菜了。老铁从花筐里抓一把菠菜或葱,塞进亲家的菜篮里。别小看那一把,亲家的小麻篮都快满了。老铁的手跟脚一样,奇大。因为来买菜的是闺女的婆婆,老铁也没啥多余的话。推推让让是免不了的,菜市场常赶集的都知道了,老铁有集上的姻亲哩。

  逢双的时候陡沟背集,老铁只好赶肖王或皮店。肖王的菜下得快,价钱也高。老铁不怕蹬水,年轻力壮的,让水冰冰能有啥?每次看到渡口那儿冷冷清清的,老铁就怀着热热的希望,希望肖王集上没有一个王畈人去卖菜,菜价高得吓人。想归想,老铁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菜价吓人的时候。挽起裤腿蹚水的时候,老铁脸上见不到畏惧。撑船的人跟人家说,每回看到老铁扛着菜筐在冷水里哗哗地蹚,他都不由自主地哆嗦。老铁这名真没叫错啊。

  常赶集的也就那几个人,都年轻力壮,叫不上名字脸早熟了。以前他们见到老铁,带理不理的。现在不了,现在他们一见老铁就问找到摊位没有。卖菜最关键的就是摊位,菜放到外面卖给谁?赶远集的人见到熟人稀罕,两筐菜合成一筐,要么干脆就把另一筐挪到后面,腾出个空给老铁。一夜之间,老铁觉得人都好了起来,连陡沟集上的孩子也都规矩了,老铁不用再瞻前顾后防他们了。那广播上的“五讲四美三热爱”还真管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