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发现和培养“神童”的
不久,我们收到矿矿的老师来信(节录)。
关于矿矿的数学学习问题,我已和校长罗伯特博士说过了。她也跟学区主管教学和课程的助理督导,迈克威廉斯博士谈了……
附上一年级数学课15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更强调的是孩子对那些隐藏在数学后面的概念的理解,从而在口头上和书写中能够使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进行交流;而不是对算术的死记硬背。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学会思考,让孩子把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去珍视数学。我们的课程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教学活动去学习具体的操作计算。矿矿在中国学校学到的一些算术技巧,例如乘法和除法,对美国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不是循序渐进的、适当的活动。我们运用的是绝对具有乘除法功能的组合法教学,从而使孩子在记住计算的数字之前已能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
矿矿当然是一个具有计算技巧的优秀学生。然而,算术仅仅是整个数学课程中的一个部分。我们在数学课里,会运用许多教学活动来挑战矿矿的思维,从而也对他本身形成一种挑战。
我们觉得:派一个Miami大学的在校生一对一地帮矿矿,将比到三年级上数学更适当。如果你们想借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在家里使用,我将乐意作出安排……
当时读这封信,很不服气。13年后,为写<<天赋教育在美国>>,重读此信,却多了一份思考:
这封信非常讲究遣词造句。比如,在讲到矿矿及中国学校时,她始终用“算术”这个概念,而说到美国学校时,她都说“数学”。
所谓“算术”,计“算”之技“术”也。似属雕虫小技。
数学,是关于“数”的“学”问;是研究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这些符号和数字来解释世间与之有关的现象。因此,是学术极品。
到底美国小学的数学教学是“磨洋工”?抑或我们把“数学”这门大学问当成了计算的技巧?
我在潜心研究美国天赋教育时,终于有了感悟。比如,<<鸡兔同笼>>:笼里有5个头和14只脚,一共几只兔几个鸡?在许多人眼里,这完全是个计算问题。设兔为X,鸡为Y。x + y = 5;4(x) + 2 (y) = 14
到底我们该把它看作算术教学,还是数学教学?
让我们来看美国的天赋教育是怎样处理类似问题的:
某个住在湖边的老人养有狗和鸭子。某天,老人看到5个头,14个脚。老人看到的是多少条狗?多少只鸭?
老师问:能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纷纷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A:“要找到答案并不难,只要两个公式:一个解决脚的问题,另一个解决头的问题……”
老师制止学生A继续往下讲,说道:“很好!谁来设计这两个公式?”
学生B:“设狗为X;设鸭为Y;4(x)+2(y)=14.”
学生C写道:x + y =5
老师问道:“这两个公式对不对?”
学生七嘴八舌:“对啦!”
老师:“现在我们不要去计算答案。我们按照这两个公式来推理,看看答案是否合理……”
大家你望我,我望你。不让计算,却去猜答案。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
老师:“犯愁了?不错!我们现在不打算去计算准确的答案,我们只是去猜测大致的答案。”
学生仍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老师:“既然你们不回答,那我就来问你们:5条狗和4只鸭,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