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的问题:
一、为什么动物世界不会产生知识?
二、知识是怎样产生的?
三、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批判性和思想性
四、知识的终极生命力不在于正确性,而在于是否美。
五、知识不是一个固定的量,而是一个不断地清空与创新的过程
六、知识,是通过不断求真,创新发明,使人类生活得更舒适幸福来体现知识的价值的。
七、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创意比记忆知识重要)
八、知识观念决定教育的形式。
九、我们对知识有多重误解,需要记忆圣化知识、权威知识,知识才被弄得枯燥无味的,需要刻苦学习。
十一、知识有趣还是无趣,是与面对知识的人,在什么状态下使用这个知识有关。
十二、中国教育的知识观必须更新
教育首要之义当然是要考虑人的问题。因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人,促进人的生长。将人的规格与性质弄清诚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事。但是,培养人的过程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空穴来风。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必须要用知识作为桥梁,就像你喂养一头牛犊,必须给他吃饲料一样。教育培养学生无论怎样都离不开知识这个饲料的。那么对知识的认识,就影响着教育。
一、为什么动物世界不会产生知识?
知识是人类所特有的经验与智慧,动物世界里不会产生知识人类这种知识,虽然动物会有相关的信息搜集能力与判断力,但是这些信息搜索与加工能力并不是知识,就个体来说也能够积累,但是动物不会用文字的方式,作为同个种族而传播下去。动物的信息不同于人类,人类的知识经验可以跨越时空,可以储存,可以传播,动物的信息是根据捕食与繁衍来产生的。
人类的知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因为人类的脆弱及人类心智的发达这个矛盾激化的产物。人类因为特别脆弱,因此,人对安全感的寻求的欲望就非常强烈。因此,人类在寻找确定性的安全的环境,解决一个个生存的危险境地中一点一滴产生的。另外,由于人类有特别发达的心智,因此,人们这种依靠理性与适当的方法去寻找可靠的知识信息的欲望也就可以完成。人类的知识,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产生的。人类每解决一个问题,就会用一种记号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这样慢慢就有了文字。用文字将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记录下来后,初步的知识形态就逐渐形成了。由于人的心智特别发达,因此,人的生存需要不仅仅是物质层次的,而且还应该包含一些精神层次的。包括信仰的寻找,包括探究一些并不直接与人的微观生存环境有关系的宇宙之谜和微观世界等等。《知识是怎样被弄得枯燥无味的》
二、知识是怎样产生的?
所有知识都是在错误中生成的。不断地克服错误的过程,就是产生有趣知识的过程。所有的知识,都只是暂时的正确,相对地正确。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完全精确的。因为所有知识都会因为我们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想像,不断地研究与实验而变成错误或者不够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知识的意义是一个过程。正如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过程一样。知识的趣味性也就产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
三、知识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批判性和思想性
知识因不确定、变动不羁而使我们需要智慧。知识探究的过程,就是要允许犯错误的过程。我们的教育教学,说白了,就是创造条件,尽快让儿童去犯错误。所谓知识经验,就是一个人犯错误的机会的另一种说法。教室就是创造出来让儿童犯错误的地方。不断地尝试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那么,这个过程中,《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知识的掌握要让位与儿童兴趣的培养,要让位于儿童好奇心与探究欲的保护。《知识是怎样被弄得枯燥无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