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观?(上)

儿童资源网

教育应该有怎样的知识观?(上)


  世界的复杂性与人脑的复杂性交替较量着,知识的产生源于人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最令人难理解的就是:这个世界居然是人类可以理解的。好奇心的保护要比固定的知识掌握重要何止一百倍。因为只要保留了儿童的好奇心,那么一切学习探究的动力,都可以解决,这个儿童将来发展的前景就不可限量。否则,那点知识就成了葬送一个天才儿童的坟墓。成功的教学就是有限的知识探究,能够激起儿童无限的探究欲望。世界有多复杂,人脑有多复杂?这些问题,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敬畏的问题。当你的视野触及到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所谓的知识,包括我们探究的结果,居然是与我们观察者的存在,还有探索的设备也是有关的。到了微观世界,观察者的存在本身已经在影响到观察的结果。多元、多视角对于我们理解知识是多么地重要。因为知识世界是一个多元互补的世界。不同的思想观点,及不同观察视角可能不是正确与错误的关系,而是一个互补性的关系。也就是说,你所看到与思考到的,与我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我之间必有一个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而是,我们可能够多维的世界的不同侧面的描述而已。要真正认识一个世界,多元共存有多么重要?不同见解更多的时候是互相补充说明,互相验证的关系。《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
  其实,当我们研究教育的时候,我们也是无法了解到一个纯粹客观的教育的。因为,任何教育研究者的田野调查,都会直接影响到学校面貌。公开表演课就更不可能是真正原滋原味的教育状况。世界的复杂性在于每当我们换一个视角,换一种观测的方法与方式,情况就会发生变化。世界的复杂性相对于人脑的复杂性就在于我们虽然可以理解这个世界,但是,我们的理解总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无限接近一个世界的真实,但是永远无法达到最终结果。我们的生命特点决定了我们只能够生存在一个三维世界里。超出三维的世界,就不是我们的理智所能够理解的。但是,宇宙究竟是几维的?上帝究竟在第几维世界里,我们真的是一无所知。人的生命与宇宙一样,都存在着许多谜一样的密码。时间一到就自然逐渐展开,但是永无最终结果。爱因斯坦说:“人类理智不能够接受四维,他怎么能够理解上帝呢?对于上帝来说,一千年与一千维,都呈现为一。”再想想中国那些世俗的知识观,将一张张的文凭当成知识含量的标签,就感觉非常可笑。据此还为每个学校及每个学生排队定等级,更是错到爪哇国去了。但,这就是中国的教育。《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
  四、知识的终极生命力不在于正确性,而在于是否美。
  知识的终极生命力不在于正确性,而在于是否美。知识的初级阶段是追求正确的,或者说是追求“准确”的。一切考试,都以知识是否符合标准答案,符合的准确性为追求目标的。追求知识的高级阶段,就是唯美的。所有的大科学家,都是能够打通信仰、科学及审美(科学家对艺术的偏好,或者艺术对科学研究的重大启示作用)之边界的人物。一个数学公式的发现,不是因为这个数学公式是否与现实相符,而是因为数学内在逻辑对公式的唯美性的追求。数学公式对不对,并不是数学家所特别关注的,是否漂亮才是他们所关注的。事实上,每当一个数学公式非常漂亮地出现的时候,这个公式巨大的现实意义也就蕴藏其中了。科学家常常是在追求思想理论上的完美无缺的时候,才不断地有新的发现的。许多重大的发现,并不是因为有用,而因为美。这一点数学领域的创造似乎更是如此。一些定理与公式,常常要等到数百年之后,才会发现那个原来看起来很美的东西,今天却有了强大的解释力。《没有有趣的知识,只有有趣的思考》
  五、知识不是一个固定的量,而是一个不断地清空与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