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儿童资源网

反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我曾经以为,童年是快乐的天堂,孩子应该永远笑颜如花、不应泪流满面;

  我曾经以为,让孩子幸福,是我作为妈妈的责任,孩子的伤痛是我的失职;

  我曾经以为,当孩子哭的时候,鼓励他“不要哭”“站起来”,就可以塑造他坚强的品格,就可以培养出一个勇敢的男子汉;

  我曾经以为,当孩子哭的时候,用一颗糖、一个玩具,就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破涕为笑、漠视困难;

  我曾经以为,当孩子哭的时候,我“狠心”不去拥抱他,我“冷血”不去安慰他,就可以“逼”出他的独立;

  我曾经以为,泪水是软弱的表现,泪水是无能的象征,泪水是退缩的前兆,我以为止住泪水就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快乐;

  我曾经以为,只要我努力做一个独立坚强勇敢乐观的人,孩子就会步我的后尘也成为一个独立坚强勇敢乐观的人;

  ……

  然而,我错了!

  孩子,哭吧哭吧,不是罪!

  一、当孩子哭时,家长会怎么做?

  绝大多数家长,都见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自己就被搅和得七上八下、翻江倒海,甚至被挑起怒火。为了尽快制止孩子的哭,大人要么采用“硬”的方法:呵斥、恐吓、威胁,或者粗暴的打骂;要么采用“软”的方法:安慰,鼓励,哄劝,或者妥协,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当孩子哭时,大人通常会有如下这样一些反应:

  1、不许哭!不要哭!别哭了!(制止)

  2、哭什么哭?哎呦,哭得烦死了!(厌恶、反感)

  3、这么点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有什么好哭的?(否定)

  4、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埋怨)

  5、你看看你怎么搞的?还好意思哭?(斥责)

  6、你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威胁)

  7、你再哭?再哭妈妈就把你丢在商场不管了!(恐吓)

  8、叫你别哭你还哭?这么娇气,一点出息都没有!(打击自尊)

  9、男子汉怎么能随便哭鼻子呢?记住你是一个坚强的孩子!(鼓励)

  10、别哭了,哭是没有用的,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引导)

  11、不要哭了,妈妈带你去玩一个有意思的东西。(转移)

  12、好吧好吧,别哭了,你想买什么就买,你想做什么就做。(妥协)

  13、要哭你回房间一个人哭去,哭完了再出来。(冷漠)

  14、别哭了,妈妈告诉你啊,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讲道理)

  ……

  结果会是什么样子呢?

  你叫孩子“不要哭”,孩子真的就不再哭、变得坚强乐观了吗?

  第一种,你越是制止、越是反感,孩子越是抽抽搭搭哭个不停;

  第二种,孩子迫于你的淫威,强忍住泪水,情绪被压抑;

  第三种,孩子在你妥协之后学会利用哭闹作为威胁你的武器;

  第四种,孩子受到鼓励和启发,不哭,变得坚强和乐观。

  很显然,我们都希望是第四种结果,皆大欢喜。

  但是,可能性有多少?

  无论是恐吓孩子“不许哭”,还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没什么好哭的”,或是威胁孩子“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或是鼓励孩子“做一个男子汉”,或是引导孩子“把想法说出来”……大人们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制止孩子哭!是“制止”,而不是接纳孩子、允许孩子哭!

  诚然,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永远幸福快乐、生活中永远充满欢声笑语,我们常说,看见孩子天真的笑脸,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但是,哭和笑,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我在《将心比心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一文中详细说过,情绪本身没有好坏,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接受情绪。所谓接受,就是不加指责地承认情感的真实性,不加指责地承认任何人都有产生和表达这种情感的权利。所以,孩子具有“哭”的权利,不应该被否定和强行制止,不应该被压抑。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