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何必让孩子尝尽幸福的甜》一文中说到,让孩子自己认识情绪、体验情绪,大人不必急于安慰、不必急于解决问题,允许孩子和情绪“待一会”。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明白,即便是生气、伤心、恐惧、嫉妒这些负面情绪,这本身也不是一件“错”事,这是一个人的真实情感,接纳它。同时,体验的意图在于,要学会辨清自己的情绪。
(辨清?补充一句,很多成人处理情绪问题失败的关键在于,不能辨清情绪,比如,认为自己没有生气,其实已经生气了,所以无法理智地思考和分析生气的根源,等等,我以后再详细写文。)
我们可能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觉得负面情绪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不容许它的存在,它一旦出现,立刻就否定、就压抑。哭什么哭?一旦想哭,立刻停止,给我憋回去!!!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理性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如果他的负面情绪总是被否定、被制止,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为什么我常常有这些“不好的东西”?是不是我有问题?这种自我怀疑,将会潜伏在孩子的思想里面,一直慢慢带着它成长。
不得不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在“不接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带着“不接纳”的思想长大,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
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当我们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严厉的父母却横眉怒目地呵斥我们“不准哭”时,我们咬着牙把泪水吞进肚子里的感觉是多么的伤心无助啊?我们是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伸出宽大的臂膀把我们紧紧抱在怀里让我们尽情地痛哭一场啊?我们多么希望肆意流淌的泪水换来的不是指责打骂而是无限的温暖和无穷的力量啊?……
那么现在,我们还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们的孩子吗?我们还要把这种“不接纳”的思想继续传递给我们的孩子、并且一代一代绵延不绝吗?
二、将心比心,接纳孩子的情绪,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女人的哭泣是男人的噪音》,没想到居然博得了众多女性朋友的共鸣,看来大家的生活状态都差不多,女人差不多,男人也差不多。从我自己的“哭”,引出孩子的“哭”。
我们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只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会害怕退缩吗?当我们遇到打击时,我们不会沮丧难过吗?当我们的愿望没有满足、目标没有实现时,我们不会悲伤吗?当别人强迫自己、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不会愤怒吗?当压力太大、心烦意乱的时候,我们不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吗?……
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压抑,不逃避,我选择接纳自己的情绪,我会找一些安全的方式释放情绪。哭,就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压力会随着浩浩荡荡的泪水一去不复返。哭,不代表软弱,不代表悲观,不代表无能。在情绪释放之后,我通常也会恢复理智的头脑、清晰的思路,重新变得冷静和快乐,然后再去分析问题和思考解决的办法。
熟悉笑妈的朋友都知道,我算是一个比较坚强乐观的人,面对问题也习惯用积极的思维去看待,我希望我活得阳光灿烂。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不断有网友向我求助。但是,我不否认自己偶尔有负面情绪,面对压力会喘不过气。这个时候,我会找一个“安全出口”,而不是压抑和否定自己。人生需要励志,才能积极向上,不过,励志到强颜欢笑没有一滴泪水,那也不像一个人了吧?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通常,作为父母,也就不能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当孩子哭时,会制止,会排斥,会抱怨,会烦。
将心比心,接纳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允许自己哭,也允许孩子哭。
孩子哭,一定是有原因的,就像大人哭也是有原因的。哭,是一个信号,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我会再写一篇《孩子哭闹背后隐藏的内心需求》,详细分析几个笑笑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