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机器-3

儿童资源网

人是机器-3


    让我们还是同海格一道说:并不是大家都能进哥林特城的.为什么施塔尔不曾以人的身份比以化学家.实行家的身份更得到自然的宠爱呢?他(真是个幸运的人!)一定是富有和我们都不相同的心灵,一个至高无上的心灵,它不以控制随意肌为满足,并且可以轻易地控制身体的一切运动,能够随意停止.打消或唤起这些运动!拥有一位这样专制的情妇以某种方法去掌握着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的规律,当然不会有发热,不会有痛苦,不会有疲惫,不会有可耻的不能勃起,也不会有那可恶的勃起不倒的毛病了!心灵怎样想,机体便怎样活动,紧张或松弛.但是施塔尔的那些机括怎么这样快就一下垮台了呢?拥有这样一个大医生的人,本来是不死的了.
    再则,施塔尔也不是唯一反对过有机体的动荡原则的人.有很多比他更伟大的人物,在解释心脏的动作.阴茎的勃起等等时,也都没有应用这个原则.我们只要念一下波耳哈维的"医科教程",就可以知道,这一位伟大的人物因为不承认一切躯体中的如此一个明显的力量,结果逼得满头大汗,用尽他的巨大的天才,去制造了那些复杂和诱人的理论.
    威理斯和贝罗是两个较蠢笨的人,可是却是勤勉的自然观察者,而那一位著名的来顿教授对自然的知识,则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可以说是第二手的.他们两个人似乎愿意假设一个普遍地散布在整个躯体上的心灵,而不愿意采取我们所说的那个始基.可是按照这个原来属于魏吉尔和一切伊壁鸠鲁派的设想,遵循这个在初看之下水螅的生活史似乎对它有利的假设,在已死的动物体上继续存在的那些它原有的动作,是因为一种心灵的残余而来的,那些抽搐着的部分已经不受血液和动物精神刺激的时候,依然保留着这样一种心灵的残余.从这里我们看到,这两位的踏实的著作胜过了一切哲学神话的作家,只是和那些曾经赋予物质以思维方式的人一样,犯了同一类型的错误,也就是说,错误在于说话含糊,用了一些晦涩的.毫无意义的名词.的确,什么叫做心灵的残余,它不就是莱布尼兹主义者所谓的推动的力量?它被这样一个名词说得含含浑浑,然而贝罗却真正窥探到了一些真相.请参考他写的《论动物的机械作用》一书.
    和笛卡尔主义者.施塔尔主义者.马尔布朗希主义者以及各种不值一提的神学家们的看法相反,现在已经清楚地证明了物质是能自行运动的,不只是有组织的物质,比如一个完整的心脏,是如此的,甚至当这种组织受到毁坏时,也是如此;这样,人们的好奇心也许就想知道,一个物体,如何由于在起初赋予了一口气的生命,接着便得到了感觉的能力,而最后因感觉的能力便得到了思维的能力.天哪,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哲学家什么气力没有花过!有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废话我没有耐性地读过!
    经验所告诉我们的一切是:在一条或几条纤维里,只要还没有完全消灭运动,无论这运动已经是怎样的渺小,只要刺它一下,就可以使濒临消灭的运动重新恢复起来,这一点正是在上面我为了摧毁那些学说而列举的无数事实中所见到的.因此,运动和感觉永远是互相促进的,无论在一个完整的机体里面,或是当它的机构已被破坏以后,都是如此.另外更不必再举出很多植物的例子了,这些植物好像提供出很多同样的现象,可以说明这种感觉和运动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