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上)-译者附记
比谁都无能的比丘尼
因此完成世尊的使命
全靠你们慈悲的赐予.
"我的丰满的谷仓设置
在你们每个人的家里,
你们的慷慨会装满我
这个取之不尽的钵盂,
沿门募化得来的粮食
将养活这饥饿的大地."
1900年10月
不 忠 实 的 丈 夫(故事取自《敬信》(Bhakta-māla))
圣者克比尔(克比尔:印度宗教改革家.约于1440年生于贝拿勒斯.父亲是伊斯兰教徒,他却在幼年即皈依印度教大师罗摩南达(十五世纪)虔诚的声誉传遍了全国各地,他的茅屋里聚集着来自四方的善男信女.初印度教改革家)为弟子,他反对虚伪的宗教仪式,反对职业的僧侣,他认为念珠不过是木头做成的,神像只不过是冷冰的石块,罗摩与克里希纳不过是死去了的人,《吠陀》与《古兰经》只不过是空话:剃头匠,洗衣妇,木匠比僧侣更容易接近上帝.他追求真理,追求爱.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上帝是唯一的,不管你把它当做罗摩和安拉敬拜都可以".他的教义遭到顽固婆罗门的反对,约在1495年当他将近六十岁的时候被逐出贝拿勒斯,一直在北印度各地流浪,1518年在玛加尔逝世.他并不是一个出家人,他有家庭,以织布为业,也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由于他对于神和爱的追求,却留下了不少淳朴动人的宗教诗篇.他的赞歌在北印度家喻户晓,他的信徒直到现在也还不在少数.泰戈尔曾把他的诗译成英文,在他的诗集《吉檀迦利》中也还能看到克比尔对他的影响.有人说:"世间真有神在吗?请你作见证."
有人说:"请为我诵经,驱逐我的疾病."
有人说:"请显示你天神般的法力."
不孕的女人哭着说:"请使我生育."
克比尔含着泪合掌乞求大神诃利(诃利:即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奴.他有一千个称号,诃利是其中的一个.):
"你使我降生在卑贱的穆斯林家里......
我以为没有谁会到我的身边来,
只有你慈悲地背着人与我同在.
你耍的什么把戏啊!捉弄人的诃利!
引世人到我家里,莫非你想离我远去?"
城里所有的婆罗门气愤地互相商量:
"真荒唐,人们竟崇拜异教徒的织布匠!
这真是充满罪恶的世界末日已来临,
不挽回狂澜,那是婆罗门放弃责任!"
于是,婆罗门和一个妓女定下诡计,
秘密地给了她指示,金币递在她手里.
有一次,圣者克比尔卖布来到市集,
突然人丛里有女人拉住他哭哭啼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