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_克利斯朵夫(八)-卷八-女朋友们-01
克利斯朵夫对这种艺术有点惭愧,觉得自己也感染了.他当然不愿意复古,......(那是荒唐的,违反自然的),......可是他挑出几个把思想表现得特别含蓄,具有集体艺术意识的大师,让自己熏陶一下:他重新浏览亨德尔的作品,......亨德尔因为厌恶德国民族的禁欲主义的宗教,特意把圣乐写成史诗一般,替平民写作平民歌谣.现在的困难是要找出能唤醒现代民众的情绪,象亨德尔时代的圣经那样的题材.今日的欧罗巴没有一部共同的经典了:没有一首诗,没有一节祷祠,没有一种信仰,可以说是属于大众的.这是今日所有的文人,艺术家,思想家的耻辱!为了大众而写作,为了大众而思想的人一个都没有.只有贝多芬留下几页安慰心灵的福音书;但这几页只有音乐家能够读,大多数人是永远听不到的.瓦格纳曾经想在拜罗伊特的山岗上建立一种联合全人类的宗教艺术.但他伟大的心灵已经染上当时的颓废音乐与颓废思想的污点:来到这神圣的高岗上的已非迦里里的渔夫,而是一批法利赛人了.(按耶稣少年时代曾在迦里里传道,劝说渔夫:"来跟从我,我要叫你们得人如得鱼一样."法利赛人原为古犹太民族中的一种,后移用为伪君子的同义词.)
克利斯朵夫对于自己应当做的工作看得很清楚;但他缺少一个诗人,只能靠自己,以音乐为限.而音乐,虽然大家认为是普遍的语言,究竟不是普遍的:应当要拿文字来做一张弓,才能把声音射到大众的心里去.
克利斯朵夫计划写一组以日常生活为根据的交响曲.他假想一阕《家庭交响曲》,可不是理查德.施特劳斯式的,(德国现代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作有《家庭交响曲》.)并不把家庭生活用一幅电影式的图画来表现,并不用一些传统的字母,以音乐的辞藻依著作者的意志来表现各种人物.那是对位学者的迂腐而幼稚的玩艺!......他不预备描写人物或动作,而是要说出每个人都熟悉的,都能在自己心中觅得回声的情感.第一章,表现一对青年夫妇严肃而天真的幸福,温柔的感情,和对于前途的信心.第二章是哭一个亡儿的挽歌.克利斯朵夫表现痛苦的时候竭力避免写实;没有什么个人的面貌,只有一片无边的苦难,......你的,我的,一切人的苦难,也许就是谁都逃不了的命运.因死亡而沮丧的心灵,痛苦的挣扎着,慢慢的振作起来,把它的苦难作为奉献给神明的牺牲.紧接第二章的乐曲,表现心灵继续前进,......是一支意志坚强的《赋格曲》,遒劲的线条与固执的节奏终于把整个的人感染了,把他在斗争与血泪中拖着向前,唱着威武的进行曲,抱着百折不回的信仰.最后一章是描写人生的暮景:第一章开始时的那些主题重新出现,......依然有着动人的信心和温柔的情绪,......可是更成熟了;它们受过了磨练,在痛苦的阴影中浮现出来,戴着光明的冠冕,向天空唱着颂歌,对无穷的生命表示虔敬与热爱.
克利斯朵夫也在古书中寻找简单的,有人情味的题目,能够诉之于大众的心灵的.他选择了两个:约瑟与尼奥贝.但克利斯朵夫在这儿遇到了把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的难题.和法朗梭阿士的谈话使他又想起从前和高丽纳商量过的计划,(参阅卷四:《反抗》.......原注)一种介乎吟咏歌剧与话剧之间的乐剧,......以自由的语言与自由的音乐结合起来的艺术,......那是今日没有一个艺术家想到的,也是被浸淫于瓦格纳传统的,墨守旧法的批评家非笑的艺术.但这的确是崭新的事业,因为要点并不在追随贝多芬,韦伯,舒曼,比才之后,虽然他们在音乐话剧方面都很有造就;也并不在把某种朗诵配合某种音乐,竭力用颤音为粗俗的群众制造粗俗的效果;而是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体裁,使歌唱的声音和近于这些声音的乐器结合起来,把音乐的幻想与嗟叹的回声羼和在优美和谐的诗句中间.这样的形式只能适用于某些有限的题材,适用于心灵的某些特殊的时间,适用于亲切的默省的境界:唯有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诗的韵味.没有一种艺术比这个更含蓄更贵族化了.所以在艺术家们自命不凡而实际全是鄙俗的暴发户时代,这种艺术很少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