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这少女还会弹奏六弦琴,
会唱《灰色的鸽子多忧伤》.
《我要不要出门》(这是当时根据德米特里耶夫和涅列丁斯基-梅列茨基的词谱写的两首流行歌曲.)和旧时的小调,
她会唱所有的歌,像俄国姑娘
冬天的傍晚坐在火炉边,
寂寞的秋日守在茶炊旁,
春天在小树林里悒郁地低吟,
这感伤的歌女,像我们的诗神.
十五
不管是比喻,还是现实:我们全家,
从马车夫到首屈一指的诗人
都唱得很忧郁.俄罗斯的歌曲
就是悲伤的呼号,这已遐迩闻名!
开头欢天喜地,最后悲痛欲绝,
我们的缪斯和少女,她们的歌声
都是这么悲哀和伤感,
可那哀愁的调子却动人心弦.
十六
那美人儿小名叫做芭拉莎,
缝补浆洗样样都在行,
家务都由她一人操持,
帐目也由她一手承当,
荞麦粥由她亲自烧煮,
(这重要的活儿有个老厨娘
帮着干,她就是好心的大娘费克拉,
虽然她听觉不灵,嗅觉欠佳.)
十七
年迈的妈妈常坐在窗前,
白天她总把袜子编织,
夜晚则端坐在小桌旁,
摊开纸牌,做占卜的游戏,
她的女儿满屋子奔忙,
忽而在窗前,忽而在院子里,
街上的人谁乘车,谁步行,
她都看得清(真是个敏锐的女性!).
十八
冬天百叶窗早早就关上,
但是在夏天,到入夜之前,
门窗都开着.苍白的狄安娜
久久从窗口对着姑娘细看.
(每一部小说都要写到
这一点,这已经成了习惯!)
通常,妈妈的鼾声已打得山响,
而女儿却还望着月亮.
十九
听着阁楼上咪咪的猫叫
(不知羞耻的幽会的暗号),
还有远处守卫的吆喝.
时钟的打点.夏夜静悄悄,
笼罩着安谧的科隆纳,偶尔
有两个人影从邻屋溜掉.
听得见慵倦少女的心房
在隆起的衣衫下面激荡.
二十
每个礼拜天,不管严冬酷暑,
老寡妇总带着女儿上教堂,
她总站在人群的最前列,
伫立在唱诗班的左边,那一晌
我已不住在那里,但是
只要我睡着,忠实的梦魂便飞向
科隆纳,飞向波克罗夫,礼拜天
我总是到那里听俄国人的礼赞.
二十一
我记得有个伯爵夫人(指娘家姓布特凯维奇的斯特罗伊诺夫斯基伯爵夫人.她为了挽救破产的家庭,十八岁嫁给一个七十岁的富翁.)也常常
上那里去(我已忘了她的姓名)......
她又有钱又年轻,走进教堂
总是威风凛凛,华贵雍容,
祈祷也神气活现(在这种场合!)
说来罪过!我总是朝右边频频
瞧着她.芭拉莎本来就可怜,
相形之下,显得更寒酸.
二十二
有时伯爵夫人会漫不经心
向她投去傲慢的瞥视.
可她默默而虔诚地祈祷,
仍然是那么专心致志.
她是那么温柔而谦逊;
而伯爵夫人则想着自己的事,
最新的时装使她沉醉,
还有她冷峻和高傲的美.
二十三
她是虚荣心的冰冷的化身,
这一点你们准能在她身上发现;
但是透过这高傲我洞察了
另一个方面:她郁郁寡欢,
强压着哀怨......对此,我深有了解,
它们吸引着我不由自主的视线......
但伯爵夫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想必把我列入俘虏的名单.
二十四
她内心深藏着痛苦,虽然
年轻美貌,虽然过着奢侈
舒适的生活,虽然主宰着
福耳图那,虽然世人惯于
对她阿谀奉承,但她是不幸的.
读者,您那刚结交的新知
芭拉莎,那淳朴善心的姑娘,
却要比她百倍地欢畅.
二十五
长长的发辫挽在牛角梳子上,
金黄的鬈发垂挂在耳边,
头巾在胸前打结或交叉,
纤细的颈项戴着蜡项链,......
打扮很平常,......但是黑胡子的
近卫军却徘徊在她的窗前,
姑娘没有华贵的衣装,
却叫他们个个如痴似狂.
二十六
他们中间,谁更使她钟情,
或者她的心对他们都一样
冷淡?下面我们就会看到.
眼下她的日子还过得很平常,
无论是盛大的舞会,无论是
巴黎.皇宫,她都不向往
(虽然她的堂姐,宫廷总管夫人
维拉.伊凡诺夫娜就住在宫廷).
二十七
突然,她们家遭到了不幸.
老厨娘去洗了一次蒸气浴,
回来就病倒了.虽然用茶.
用酒.用醋.用薄荷制剂
给她医治,但圣诞节前夜
她还是与世长辞,老寡妇母女
和她告了别.当天就有人跑来
料理后事,送她去奥荷塔(在彼得堡郊区,有埋葬穷人的墓地.)掩埋.
二十八
一家人都深深感叹,小猫
瓦西卡更是伤心,过后,老寡妇
想了想,两三天......可不能再长......
没有厨娘还可以对付,
长此以往,吃饭可就犯了难,
于是唤道:"芭拉莎!""来啦!""何处
可以找到厨娘,去问问邻居,
要找到便宜的,可是不容易."
二十九
"我知道,妈妈."于是她裹紧外衣
跑出去(这是个严寒的冬天,
雪地沙沙地响,湛蓝的穹苍
万里无云,星光熠熠,寒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