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诗选(下)

儿童资源网

普希金诗选(下)

  老寡妇久久地等着芭拉莎,

  瞌睡虫悄悄爬上她的眉间,

  很晚了,芭拉莎才回到她身旁,

  说道:"我给你带来个新厨娘."

  三十

  一个姑娘跟在她后面,

  高高的身材,长得还端正,

  身穿一条短短的裙子,

  怯生生走出来,深深鞠个躬,

  然后躲到墙角去,拉了拉围裙,

  "要多少工钱?"老大娘问了一声.

  "一切全听您的便,"那姑娘

  回答得谦恭而又大方.

  三十一

  老寡妇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你叫什么名字?""玛芙拉.""玛芙拉,

  好,就留在我家,亲爱的,你还年轻,

  要躲开男人.故世的费克拉

  在我这里做了十年厨娘,

  是个安守本分的妇道人家.

  要把我和我的闺女服侍好,

  勤勤恳恳,别乱报开销."

  三十二

  一天两天过去了,这厨娘

  可真没有用:一会儿食物烧过火,

  一会儿东西烤焦了,一会儿打翻

  所有的碗碟;盐总放得太多.

  坐下来缝补......却不会拿针,

  你骂她......她一声不吭地坐着.

  不管做什么,她都搞得一团糟,

  芭拉莎怎么教,她也做不好.

  三十三

  礼拜天的早晨,母女俩都去

  教堂做弥撒,玛芙拉一个人

  在家里留下,你看,她整夜

  闹牙疼,痛得她简直要发昏,

  再说,还有肉桂要捣碎,

  她还准备着烤甜点心.

  只好把她留下,但是老大娘

  在教堂里,心中突然发了慌.

  三十四

  她想:"这个狡猾的玛芙拉,

  为什么突然想烤甜点心?

  她呀,看模样很像个骗子手!

  是不是想偷东西把我们蒙混,

  然后溜掉?我们还要穿着新衣

  去过节呐!哎呀呀,多吓人!"

  老大娘想到这里不知怎么好,

  终于忍不住对着女儿说道:

  三十五

  "你呆在这儿,芭拉莎,我要回家,

  我觉得很可怕."为什么她这样慌,

  女儿闹不清.我那老寡妇

  三步作两步跑出了教堂.

  她的心怦怦跳,像面临着灾难,

  回到家里,她急忙看看厨房,

  玛芙拉不在.老寡妇走进房间,

  怎么啦?天哪!多吓人的场面!

  三十六

  那厨娘端端正正地坐着,

  对着芭拉莎的小镜刮胡子.

  寡妇怎么啦?"哎哟哟,哎哟哟!"

  她噗通一声跌倒了.那厨子

  满脸涂着肥皂沫,看见她,

  慌慌张张,从她身上跨过去

  (全不顾寡妇的尊严),跑出了大门,

  双手掩住脸,一个劲儿往前奔.

  三十七

  弥撒结束了,芭拉莎回到家.

  "妈妈,什么事?""哦,我的芭拉莎!

  玛芙拉......""她怎么啦?""我们的厨娘......

  唉,我的脑子真是糊涂啦......

  对着镜子,脸上涂满了肥皂,......"

  "什么,我一点也听不懂您的话,

  玛芙拉在哪儿?""唉,她是个歹徒!

  她在刮胡子!......像我死去的丈夫!"

  三十八

  我们的芭拉莎是不是红了脸,

  我可说不上,但是玛芙拉

  从此不见了......没了踪影!

  她走了,一点工钱也没拿,

  也没闯下什么天大的祸事.

  在那俏姑娘和老寡妇的家,

  是谁接替了玛芙拉?我发誓,

  不知道,我得赶紧结束这故事.

  三十九

  "怎么,难道就是这些?您开玩笑!"

  "千真万确.""八行诗就这么回事!

  那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召集一支大军,吹破了牛皮?

  您选择的路子倒叫人羡慕!

  是不是没有找到别的话题?

  难道就没有一句警世箴言?"

  "没有......也许有:让我想想看......

  四十

  "我要说的是:依我看来,

  想不花钱请厨娘,这很危险;

  谁生来是个男人,却要穿上裙子,

  打扮成女人,这未免怪诞

  而枉然,总有一天,他要刮胡子,

  这和女人的天性不相干......

  此外,再没有别的含义,

  请别在我的故事里寻根究底."

  冯 春 译"铜 骑 士"

  铜 骑 士(这部长诗写于一八三三年.生前没有发表,因为尼古拉一世要求普希金改动原文一些地方,他不愿从命.诗人死后经茹科夫斯基作了错误的改动后才得以出版.)

  彼得堡故事

  前  言

  这篇故事所描写的事件是以事实为根据的.洪水泛滥的详情引自当时的报刊.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B.H.别尔赫(B.H.别尔赫(1781—1834),俄国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曾着《圣彼得堡历次水灾纪实》(圣彼得堡,1826).)撰写的报道.

  序  诗

  眼前波涛汹涌,浩淼无边,

  他,站在岸上,满怀伟大的思想,

  两眼向远方凝视.他的面前

  一条大河在奔流,一叶扁舟

  形只影单,急驰在波涛上.

  在藓苔丛生的泥泞的河岸,

  发黑的茅屋疏落可见,

  贫苦的芬兰人在那里栖身;

  太阳躲进了迷蒙的雾中,

  森林承受不到太阳的光焰,

  在四周哗哗喧闹.

  于是他想:

  我们要从这里震慑瑞典.

  这里要兴建起一座城市,

  叫那傲慢的邻人难堪,

  上天注定,让我们在这里

  打开一个望欧洲的窗口,1(普希金原注共5条,排在篇末,请参看.)

  我们要在海边站稳脚跟.